四川检修公司: “银色蜘蛛侠”护航四川超、特高压电网

发布日期: 2020-06-17

  面对四川超、特高压电网高速发展趋势和肩负的重大安全责任,国网四川检修公司将发展超、特高压精准带电作业的作为技术攻坚重大课题,尽力保障四川骨干电网的可靠性,提升电网本质安全。

  经过十年的努力,打造出一支反应快速、处置有力、作风强硬、管理有法的带电作业团队----国网四川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带电作业班,也是四川省电力公司唯一的超、特高压带电检修专业团队。现有员工22人,平均年龄33岁。先后荣获国家电网公司“工人先锋号”、四川省“青年文明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并得到水电质协、中电建等多家单位的表彰。

  截至5月31日,团队共开展带电作业1100余次,其中特高压带电作业19次,累计减少停电时间2600余小时。

苦练内功夯基础团队共成长

  6月4日上午,±800千伏宾金直流0307号铁塔附近,一架DJI M210大型无人机挂载带电作业自起降装置牵引绳徐徐飞上天空,中央企业劳模邱中华和同事罗向强身穿银色屏蔽服,乘坐自起降装置进入等电位,与直流带电导线“亲密接触”。

  屏蔽服外套是用铜丝和纤维编制的,十分柔软。邱中华和罗向强在高空行动自如。经过3个小时的紧张检修,邱中华和罗向强成功消除了±0307号左下子导线钢芯断裂的危急缺陷。

  十年来,带电作业团队筚路蓝缕、攻坚克难,开展了高海拔、无人区、特高压带电作业技术攻关,逐步实现四川电网交直流带电作业全覆盖。

  2010年,团队首次成功带电更换500千伏整串耐张绝缘子;2012年9月,在德宝直流开展四川首次±500千伏直流线路带电更换间隔棒工作;2015年5月,首次在±800千伏锦苏线(四川段)带电开展盐密取样,在±800千伏复奉线开展带电走线检查间隔棒工作。

  在带电消缺步入常态化的同时,“银色蜘蛛侠”们致力于技术流程优化及装备研发革新,多次填补四川省内带电作业技术空白,为四川超、特高压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做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邱中华、饶建彬、王鸿、赵渊、戢光照等一批带电作业人才,80%的员工荣获技术创新、安全生产等各类先进表彰。

title

  10年光阴如梭,33岁的邱中华成长为四川带电作业的领军人物,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首届“四川省企业青年技能人才联盟”成员,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及劳动模范,并被聘为2019年全国带电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专家组成员。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是成长的根本”邱中华说。新进员工培训时,他都爱去现场蹲点监督。休息之余,与大伙交流沟通,分享生活工作的感悟,答疑解惑,引导他们,怎样去面对困难挫折。看到他明朗的笑容,大伙儿就打心里感到暖洋洋的。

  近几年刚入职的青年员工们在他的带动下,对各种工器具的原理性能和操作要点了如指掌,具备了独立分析和处理各类带电作业消缺的能力,成长为技术骨干。

力争上游争先锋护航“三大直流”

  四川境内复奉、锦苏、宾金三大特高压直流自2014年开始迎峰度夏满负荷运行。在“三大直流”满负荷运行期间,带电作业团队积极开展特高压直流及近区电网带电消缺和隐患排查。

  团队开展了国内首次接地极线路带电作业,为国网公司制定接地极线路带电作业技术标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同时结合无人机飞巡工作,发现并消除了近区电网大量缺陷,有力保障了“三大直流”清洁能源外送。

  2017年2月1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网四川检修公司带电作业班副班长邱中华带领团队在海拔3100米完成特高压锦苏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画面,震撼了无数人,让他们瞬间走红,被网友们称为电力“银色蜘蛛侠”。而在3100米海拔完成如此电压等级的带电作业在国内尚属首次。 

  春节期间,大凉山气温已降到零度以下。邱中华和他的同事们接到了排除锦苏线68号塔螺栓松动故障的任务。68号塔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大箐梁子区域,此前无人机巡线时,发现该塔1号引流线夹螺栓松动缺陷。

  邱中华小心地在距离导线0.6米的地方用电位转移棒接触导线。电流发出刺耳的滋滋声,透过紫外线成像仪,电火花瞬间变成了焰火般的蓝色光团。这些看似妖艳的蓝色光团,就是邱中华们每次进入电场必须跨越的“鬼门关”。此刻邱中华身上所带的电压已达家用电压的3600多倍。大约半个小时之后,他成功将松动的螺栓拧紧!故障排除,电一刻不停地送往千家万户。

  为攻克特高压高海拔带电作业技术难关,带电团队技术攻关小组在总结500千伏交、直流带电作业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公司搭建的平台积极通过外委培训、课题研究以及利用停电开展模拟操作等方式不断积累经验。

  为了编制作业方案,邱中华多次带领团队深入现场实地勘察,熟悉检修作业环境,搜集带电检修资料,掌握带电检修流程,锦苏线长长的走廊上留下了团队成员的一串串脚印。

title

攻坚克难求突破群创结硕果

  2013年11月,带电作业团队技术骨干们在海拔2502米的大凉山,创下四川电网高海拔带电作业的新纪录。

  同年,以邱中华的师傅---“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饶建彬名字命名的“输电建彬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积极探索工器具创新、作业方法优化。以班组为主要技术力量的“超特高压带电作业技术及装备研发重点实验室”也被省公司确定为六个重点实验室之一。

  “输电建彬劳模创新工作室”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个群体攻坚冲锋的阵地。从小工成长为“土专家”的饶建彬说,他非常享受跟大家一起攻关的经历,这是他的又一次成长。

  500千伏中间电位法带电更换耐张单片绝缘子受力支架、更换V绝缘子串的前端卡、绝缘子拔销器、特高压带电作业技术研究……多年来,经过邱中华和同伴们一次次的反复实践,一件件实用的带电作业工器具应运而生,一项项课题研发成果成为实验室闪亮的名片。

  “技术创新并不是多么高深的事情,只要用心,工作生活中多留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不善言辞的邱中华说道。2018年7月,团队的创新成果----特高压带电更换耐张单片绝缘子荷载转移装置荣获“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输电建彬工作室”被授予四川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及国网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称号。

  《高海拔特高压带电作业关键技术研究》、《新型特高压绝缘子串荷载转移装置》等多项创新成果自2015年起连续4年获得四川省电力公司工人技术创新一等奖。在深化带电作业领域理论研究方面,团队也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已发表EI检索论文2篇,核心期刊论文1篇。

  团队圆满完成国家电网公司西南分部科技项目----“高海拔地区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实用化关键技术研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通过了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被评审专家认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团队创新成果先后荣获国网公司级奖励1项,省部级2项,省公司级15项。团队积极推进创新成果转化推广,目前创新成果已获专利授权25项,推广应用20余项,累计拓展作业项目30余项,填补了10余项省公司及以上带电作业技术空白。(杨红 陈丰)

  信息来源:国网四川检修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