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绵阳供电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扶贫攻坚战略,始终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十讲十增强”为行动纲领,坚持“精准扶贫、精情发力、精确落实、精心服务”,讲大局、勇担当,以建设盐亭星星村定点扶贫试点示范基地和北川“情暖羌寨”扶贫示范点为抓手,树立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为实现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公司定点帮扶或参与定点帮扶3个贫困村、7个非贫困村,结对帮扶227户贫困户,派驻5名“第一书记”,奔赴江油、北川、盐亭的脱贫攻坚最前线。完善基础设施,深化精准帮扶,探索产业发展......一砖一瓦,修筑脱贫之路;一针一线,描绘锦绣。 情暖羌寨致富路 “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去年农网升级改造时你们提前帮我们架设了动力电,我们的厂房建设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5月17日,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北川禹里供电所小坝供电服务站员工席敏、肖天贵正在为酒厂村中药材加工厂建设用电进行最后的供电调试。 在施工现场,北川县小坝镇酒厂村主任龙玉轩不无感慨。随着通电后身旁搅拌机发出嗡嗡的声音,标志着酒厂村中药材加工厂的建设正式启动。 为助力北川决胜脱贫攻坚,公司以“第一书记”驻村帮扶为基础,结合所结对帮扶的贫困村环境优势和产业特点,制定“321+”产业脱贫方案,助力贫困户增收15余万元,人均增收近500元,建立光伏发电,为集体经济注入活力,积极争取资金,助力贫困户C、D级危房改造电力设施迁改和配套完善,着力建设坚强羌寨智能供电网络,从布局谋划、改造施工、人员调剂等多方面加大投入,全方位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作。 北川境内适合多种药材种植,为解决药材成熟后的加工保存,电力助推扶贫就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公司全面完成了北川贫困村电网改造工作,羌山深处,根根崭新银线纵横交错、座座杆塔取代了活树电杆、标准化配变设施让粪瓢当表箱的历史彻底翻篇,坚强网架让大山深处的羌乡儿女们彻底告别了限时用电的历史。北川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96%。充足稳定的电力供应,刺激着北川乡村特色旅游、中羌药材、高山缓季节蔬菜等特色产业持续有发展,为北川地方政府全面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电力支撑。 产业发展注动力 “我不仅有土地流转的分红,还可以在村里打打工,种果树、药材,每天70元,一个月都有2000多元。”家住盐亭县西陵镇星星村1社的黄朝茂这几年日子翻了几番。在国网绵阳供电公司的帮助下,他家流转了闲置的土地,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在当地发展的观光农业园里当起了工人,不用出远门就能有稳定的收入。 而他,只是星星村广大受益的贫困户之一。 盐亭县西陵镇星星村位于盐亭县边远的东南地区,距离县城42公里,与射洪、西充、蓬溪三地接壤,是国网绵阳供电对口帮扶贫困村。2016年,公司通过实地走访,发现这里的年轻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因病因残致贫的情况较多,加之土壤贫瘠、闲置,几乎无农作物出产,贫困现象与日俱增。 针对该村劳动力较少,闲置土地较多的情况,公司因地制宜确定“产业帮扶”的脱贫方案。确定方案后,党员们积极联系当地农业开发公司,在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的技术支持下,经过对土质的化验和分析,提出了适应土壤环境生长的红椿种植,并积极动员村民入股参与。近三年,共计流转土地850亩,动员村民入股并参与红椿种植与管理近百人,2019年实现首产盈利4万余元。 为了更好利用不宜发展种植的闲置土地,公司和村委会共同考察学习水产养殖先进经验,经过技术查勘和科学分析,对该村的一条深沟实施蓄水进行水产养殖,成立“盐亭县星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并通过工会开展钓鱼活动、微信群推广等多种方式打开销售渠道。 截至目前,该村水产养殖和红椿种植已成规模,公司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推广模式,持续支持盐亭县星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红椿种植的发展。今年以来,公司帮助该村流转土地300余亩,发展包含柑橘、药材种植的观光农业,不仅为星星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有效解决了因疫情滞留和农村闲置的劳动力,为星星村脱贫攻坚工作蓄足动力。 2019年底绵阳市实现全面脱贫。2020年,公司在供区内开展“农电服务中心+供电服务站”和“中心供电所+供电服务站”两种模式的乡镇供电服务机构改革,启动“电靓乡村”农电管理服务提升工程。通过实施农村电网智慧升级、构建新型农村供电服务体系、打造高素质农电队伍,全力实现“人靓、物靓、服务靓”目标,进一步助力农业更强、乡村更美、农民更富,在持续巩固脱贫成效的同时也为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优质电力保障。(易欣 张舜) 信息来源:国网绵阳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