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起!”“一二三,起!”5月14日11时许,在位于泸州市长江边的张坝公园旁的一处电缆隧道里, 起一阵阵号子声,这份来自30多人的齐声“合唱”,在悠长昏暗的隧道里显得格外雄浑厚重。 在这里,来自国网泸州供电公司北辰泸县分公司的施工人员,正在进行220千伏林杨一二线线路迁改入地的电缆敷设施工作业,他们齐心协力将粗重的电缆一段一段抬上电缆支架,然后迅速用工具紧固。 220千伏林杨一二线系泸州电网220千伏双环网上的重要环节。由于成都外国语实验小学泸州校区的建设需要,将采用电缆入地的方式对经过这里的220千伏林杨一二线18-20号铁塔之间的输电线路段进行迁改——在200米长度的电缆沟和310米长度的电缆隧道敷设双回220千伏电缆,拆除19号铁塔,新建两基钢管杆。 敷设电缆,成为此项迁改的重头戏。 “这是泸州供电公司第一次开展220千伏电缆敷设施工,难度大,挑战性强。”站在狭长的隧道里面,技术负责人邢德友一边指挥施工,一边做着介绍,“为了完成这项艰巨任务,我们提前一周就开始做一系列准备工作了,每天脑壳头想的都是如何组织好施工。” 北辰泸县分公司经理范华说:“这次迁改施工面对的220千伏电缆截面积达1600平方毫米,外径达14厘米,电缆又粗又硬。以往敷设的110千伏电缆外径顶多10厘米。” 同时,共计510米长度的电缆沟道中,就有180度的弯度6处、90度的弯度2处,总的弯曲角度累计达1260度,这成为施工的最大难点。而且一根500米长的电缆,重量就达15吨。如此体量的电缆,人力根本无法对其进行弯曲等操作,必须借助电缆输送机等相关重磅施工机具。 “第一次接触这样高电压等级和高难度的电缆敷设任务,起初还是有些底气不足,但是我们笨鸟先飞,早做准备,精心组织施工,完全有信心啃下这块‘硬骨头’。”范华说。 早在施工开始前一周,具体负责施工的北辰泸县分公司就开始积极进行繁琐的施工准备:在电缆沟道固定一只只电缆滑车,安装一个个电缆夹具,安装电缆输送机及配套电气设施等,为正式施工打好坚实基础。 在电缆隧道看到,分属两条220千伏线路的电缆被分在隧道两边布放,每边各设置了上下三层支架,分别摆放一条线路的三相电缆。已经抬上支架的一段段电缆稍稍呈现“蛇形”状,具有一定弧度,目的就是为了今后电缆投入运行后,能够更好地满足电缆热膨胀的空间要求。 “现场人员多,防机具伤人,防人员绊倒,防人员被电缆支架划伤等,都是现场必须随时紧盯的细节。”现场安全负责人徐虎直击现场安全管控的要害。 此次迁改涉及的电缆入地施工,从5月8日开始,将历经电缆敷设、电缆搭头、试验等若干环节,预计于6月8日完工。 “投入这次迁改,也是我们对助力泸州发展的一份贡献。此次施工完成后,我们一定会好好进行总结,为再战同类工程提供宝贵经验。”范华乐观地说。(张跃) 信息来源:国网泸州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