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营山县供电公司陡坑水电站,坐落在距离县城30余公里外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生活条件艰苦。一进电站就相当于与世隔绝,一年大半的时间都得在电站里过,除了发电机的轰鸣,寂寞似乎是这里唯一的主题。 然而,在这里,有这样一位女员工,她恬淡自然、好学勤勉,默默耕耘在基层水力发电岗位,她巾帼不逊须眉,是同事眼中的技术骨干。在她身上,总散发着一股阳光般的气息,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在这小山坳里一待就是近三十年。她,就是国网营山县供电公司水电运检一班的廖素珍。 学习是永恒的动力 1991年6月,17岁的廖素珍就来到陡坑水电站。年轻好学的她并没有被陌生的环境所影响,反而很快便融入了水电站的工作和生活中。 她每天扎着马尾辫、戴着安全帽,跟着师傅下到闷热的厂房里,一边倒腾设备,一边不停地询问,还随时拿出笔记本进行记录整理,身上总有使不完的活力。有一年春检,她主动请缨,凭借娇小的个子下到机组下面清洁设备。机组内部漆黑一片,充斥着机油的味道,机身遍布长期运行留下的污渍。廖素珍没有丝毫迟疑,一个人麻利地完成了清洁任务。当她从机组下面爬出来的时候,已是满身油污,师傅调侃她“一点也没有女孩子的样”,她笑得露出一排雪白的牙,说往机器里这么一钻,才算真正看清了机组下面的“真面目”,着实上了一堂实践课。 正是因为她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到两年的时间,廖素珍就摸清了水电站的运行机制,成长为班上的技术骨干。她也用年轻人特有的创新精神,影响和带动着班组的老职工们。她用积累的笔记总结操作流程和经验,还建议班组狠下功夫抓运行管理,细化岗位职责分工,积极开展员工安全思想教育与业务技能培训,将水电运检一班构建成新时代下的“学习型”班组。 “别看一个小小的水电站,学问多着呢,我们要学的还多!”干了近三十年的水电工作,廖素珍依旧保持着那一颗好学之心。 责任是不改的初心 “任何时候,你更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廖素珍工作中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电站的工作中,监测机组运行及时排除故障保证正常发电是值班人员的主要任务。只要运行机组发出“后台报警信号”,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实地查看,决不允许凭经验判断,这是她对自己和所有值班人员的要求。 监控室和厂房有一定的距离,丰水期的运行值班工作任务又异常繁重。此时,她忙里忙外的身影就成了厂房的一部分,检查设备、测量温度、记录数据、处理异常情况……仿佛她自己就是一台运转的发电机。2019年,陡坑水电站实现发电量1600余万千瓦时,这一成绩是所有运行值班员辛劳付出的结果,更与她那颗高度负责的工作心密不可分。 “干一行爱一行,既然在这个岗位,不好好干怎么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日复一日,那些厂房、大坝和那些冰冷的设备,仿佛都成了她的“孩子”,让她心甘情愿为其留下最美的芳华。 家人是强大的支柱 廖素珍是一名运行值班员,但她更是一位好妻子,一位伟大的母亲。多年来的耕耘和成绩离不开家人强有力的支撑。 一次闲聊,她说,因为她和丈夫都是供电公司的一员,轮换值班,平时能一起回家的机会很少,儿子是让她最放心不下的,每每看到一家三口的场景,她都有些羡慕,这样简单的场景对她却有些奢侈。 2004年9月3日,营山县遭遇了百年难遇的特大洪水,陡坑电站全体员工奋战在抗洪一线上。天空似墨,大雨如注。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外面在打雷,我好怕,我好想你。”一声声惊雷下,作为现场值班负责人的廖素珍接到儿子的电话,听着电话那头奶声奶气的声音,她哽咽了。 “不要担心,孩子有我,你自己注意安全。”还没来得及犹豫,丈夫的话给她吃下一颗定心丸。看着奋战在抗洪一线的同事们,她匆匆安慰儿子便挂断电话,因为汛情调度电话随时有可能响起。 接着,是紧张的抢险战斗,汇报汛情、抽排水……连续奋战40余个小时,她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嗓子早已沙哑不堪。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陡坑电站成功抵御住了洪魔的侵袭。早已累瘫在地的廖素珍看着手机里丈夫发来的短信和儿子可爱的照片,她的心中又多了一分坚定。 “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别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如歌词一般,最平凡的工作,也会有闪光的地方,最普通的岗位上,也能创造出人生价值。廖素珍也如一棵野百合,即便在杂草丛生的冷清山谷里,也依然努力地倔强地生长着、绽放着,固执而充满活力与希望,用真诚奉献与满腔热情,铺就一条闪光的青春之路。(陈晴 吕欢) 信息来源:国网南充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