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变电公司:阿里联网工程建起了藏区特色景观塔

发布日期: 2020-04-21

 

  “这个岗巴羊头样子的铁塔真好看,和西夏邦马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4月20日,藏族小伙儿仁增平措开车路过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希夏邦马峰观景台时,特意停下车看了看已经组立好的7R096塔位。

  仁增平措是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查务~吉隆双回500千伏线路新建工程(包7)标段的一名驾驶员,家住在日喀则市萨嘎县拉藏乡。去年8月,他在包7标段工作的同乡说施工项目部在招聘驾驶员,他抱着能增加收入和建设家乡电网的念头加入了工程建设的队伍。

  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建设难度最大的超高压输电线路,其中,由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包7标段平均作业海拔超过4700米,是该工程平均作业海拔最高的标段。

title

  “轰隆隆……”7R096塔位施工现场一片机器的轰鸣声,特别是150吨级的履带吊发动机发出的巨大声响,在空旷的日喀则平原上传得很远很远。时间倒退至3天前,4月17日,国网四川送变电的建设者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做着7R096景观塔羊角状塔头段整体起吊准备工作,10余名施工人员,有的在塔上,有的在地面,4688米的海拔让这些穿着橘红色工作服的身影在巨大的西夏邦马峰下变成了一个个小小缓慢移动的点。

  “包7标段一共要组装8基景观塔,今天组的是第5基。”项目经理田维立指着远处已经组好的4基景观塔说到,“我们把民俗与自然环境融入到工程建设中,应用了岗巴羊头和日土羊头景观塔美学设计,让这里的壮丽景色和输电铁塔完美融合。”

  “景观塔的塔材与一般的直线塔的塔材相比要重一些,没有这个150吨的大家伙还真搞不定。”田维立拿着7R096的铁塔组立图纸,指着履带吊发动机这个大家伙笑着说道。

title

  作业层班组负责人蒲太平抬着头,眼睛牢牢地注视着起吊中的塔头段铁塔和履带吊,挥动手中的红旗,指挥着履带吊操作手和负责塔头段平衡辅助控制的地面作业人员,确保起吊过程平稳安全。

  “按照工期安排,这基塔昨天下午就应该吊装完成的。”在确保高空作业人员进位安装顺利后,蒲太平埋下头,揉了揉被高原的烈日照射的快睁不开的眼睛,介绍到,“结果没想到天气变化的太快,昨天上午还是蓝天白云,到下午1点多,就开始起大风,风沙里还夹着豌豆大小的雪块,打到脸上疼得很,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就停止了吊装作业。”

  不到20分钟,10余吨重的羊角状塔头被平平稳稳地吊在了约50米的高空中,塔上的施工人员有条不紊地开始进位安装。

title

  为了实现工程建设与西藏自然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最大限度确保电网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阿里联网工程在设计的时候就将当地的民风民俗、自然环境等元素融入到了变电站和铁塔里,形成了藏式风格的变电站和岗巴羊头、日土山羊头景观铁塔。“这些特别的铁塔是我们建设西藏电网的同时送给这片土地的礼物,在其他地方很少见。”田维立说道,他被晒得近乎脱皮的脸上挂着骄傲笑容。

  “咔嚓咔嚓……”看到羊角状塔头安装在了铁塔上,仁增平措赶忙拿出手机拍下这基样貌特殊的铁塔,用微信发给女儿看。“你看这个铁塔像不像咱们家里的羊羔子?”仁增平措给屏幕那头的女儿介绍到,“等这些塔建好了,村里就能在冬天零下20℃的时候用上电暖气,我们的牦牛养殖和牛肉干制作生意也再也不用担心停电了。”

  “爸爸也是在那里干活的吗,爸爸真厉害!”屏幕那头传来稚嫩的声音。

  看到女儿这么开心,平措也跟着笑了起来。

title

  “听项目经理说这个工程建好了,西藏就会形成统一电网,结束阿里地区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可以解决和改善工程沿线38万人的用电问题。”说起阿里联网工程的建设,仁增平措很是兴奋,拉着笔者说,“你可以帮我和这些铁塔拍张照片吗?我也算工程建设者,想着我的小孩再不用过我小时候那种缺电的生活,我特别开心。”

  “其实我没有做什么,辛苦的是这些建设者,就单是这个景观塔的组立,我就拉着他们来来回回勘察了十几次地形,晚上去办公室给取暖的火炉加煤时,还听见他们在冰冷的会议室里热火朝天的讨论施工方案。”仁增平措不好意思的摸摸头,向笔者补充解释道。

  在离施工现场6公里的7R085塔位施工现场,平措的同乡格桑正在这里完成地面铁塔组装工作,他是去年阿里联网工程吸纳的农牧民群众之一。2019年9月,阿里联网工程开工之初,工程建设指挥部就积极组织参建单位与驻地党委政府、学校等单位开展企地共建活动,安排200余名高中(中职)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当地困难农牧民群众进行参加专业培训,参与工程建设,以干代学,以干代培,培育了多支当地电力施工劳务队伍,改输血为造血,为农牧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参建单位还积极购买当地砂石地材、生活物资等,促进当地农牧民群众增收。截至目前,阿里联网工程已累计吸纳当地农牧民群众1105人,零星用工7684人次,支付工资3591万元,实实在在带动当地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周忠秀)

  信息来源: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