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没想到,这么一片荒地也能赚钱。”“这样的帮扶,我们是越脱贫越有信心。” 近日,南充市营山县绿水镇皂角村村委会会议室里一片热闹景象,贫困户杨和平双手捧着400元钱激动地说,这是他参加村里集体产业分红的第二个年头。 皂角村是国网营山县供电公司定点帮扶的贫困村,2015年确定为省定贫困村,全村共有164户57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47人,致贫原因大都是因为丧失劳动力。皂角村地势偏僻,农产品卖不出去,耕地逐渐荒废,连小葱、蒜苗都没人种,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愈发严重。 要致富先修路,要扶贫先扶志,必须从根源上除掉贫困户的“懒根”“穷根”。营山公司与该村结成帮扶对子后,下派第一书记吴健和驻村工作队员驻村,摸清贫困情况,对症下药,为该村修建5.7公里的村道路,从村道路延伸,一条条入户路四通八达,架起贫困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也将希望传递到贫困户的心坎里。 路通了,但劳动力缺失始终是致贫的最大原因,光靠营山公司送去的鸡鸭苗、化肥等发展小产业经济,贫困户的腰包始终鼓不起来,吴健心里也犯愁。 看着其他村靠产业园闯出脱贫致富新路子,吴健四处学习和取经,在克服重重困难阻碍后,终于探索出了“业主+村集体+贫困户”模式的专业合作社路子。合作社以产业园招收业主承包,贫困户利用产业周转金入股,每年固定分红。 “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现在的好日子真的是越过越红火了。”61岁的谢合贤以前在营山县城里“担挑挑”,靠体力活赚钱糊口,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生意越来越少。2018年村里建合作社,在吴健的劝说下,谢合贤回到产业园“帮忙”,一年最多能实现一万余元的纯收益,还能在家发展小家禽、蔬菜等小产业,年收入比在城里务工还翻了翻。 皂角村产业园建成后,原本300多亩杂草丛生的荒土地上种满了一片片整齐的高粱、油菜和汶川李。村民每年实现土地租金收入1.11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800元,像谢合贤一样在产业园务工的村民年收入共计8万元之多,贫困户每年还能得到400元分红,真正让荒土地上结出了“金豆豆”。 在营山公司5年多的帮扶下,皂角村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于2019年年底顺利通过省级验收通过,退出脱贫村序列。 如今,一片新绿萦绕的皂角村里,四处洋溢着幸福喜悦的笑颜。(吕欢 李俞和) 信息来源:国网南充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