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头,都要退休了,还在厂房里搞啥子嘛?再不来吃饭我要关食堂门了哦!” “来了来了!” 在陡坑水电站里,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这位被食堂嬢嬢扯着嗓门吼去吃饭的“马老头”就是马绍成。说起马绍成,身边的人犹如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的确,马绍成是个有故事的人。 同事口中“厉害的人” “好好跟马师傅学,他相当厉害哟!”第一次听说马绍成,是我退伍来到陡坑电站的第一天。站长给了他这个“相当厉害”的评价,我在心里琢磨着,这个马师傅肯定脾气不大好。 果不其然,第一天进厂房工作,就是马师傅带领的我们,也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一路上,大家安静地跟着他,他也一言不发,径直往前走。直到进入厂房,他终于开了口。面对我们,边指边问,这是啥,那是啥,有什么用。答上来的他嘴角也不见笑意,没答上来,他便一一解释,设备的名称、作用、日常维护要领,直到我们纷纷点头为止。 说实话,整个过程,我紧张得喘不过气。这个“厉害”的师傅,在初次见面没有多余的寒暄,甚至连个笑脸也没见到,着实让我们忐忑不安,摸不着头脑。 可整个过程中,马师傅对设备表现出的如数家珍,都让我们由衷地相信,他的确是个“厉害的人”。 “外冷内热”的老大哥 跟“马老头”相处的时间长了,才发现他是个“表里不一”的人,工作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却是我们“外冷内热”的老大哥。 “老马哥,怎么靠听声音识别故障?”“马师傅,大坝水位在哪个位置内算安全?”在“马老头”身边待得越久,越会发现他就是一本电站百科全书,有任何不懂的问题,都可以随时问他,他则是知无不言,难免遇到他也拿不准的问题,他就会带大家一起翻手册,到现场做试验,直到弄懂为止。 有时候不好意思问他,细心的“马老头”也能发现我们的小心思,主动上前来给我们讲原理、演示实际操作,“没有人是全能的,不懂就多问、多做。”这也是“马老头”经常“教育”我们的话。 渐渐地,全班的同事都跟他养成了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我也逐渐掌握了继电保护、设备检修的知识原理,自身发电运行业务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工作中的“坏毛病” 人无完人,“马老头”也有几个人尽皆知的“坏”习惯。吃饭要过喊,速度超级快。没人叫他,他永远不知道饿,一直在“捣鼓”他的工作。再可口的饭菜,到他面前也就是一碗米饭,从来没超过十分钟,迅速地吃完,迅速地离开。 办公室看不见“人影儿”。同事们都反映很少能在中控室看见他。因为他不是跑到厂房看机组运行,就是躲在办公室看说明书;要么就在办公室写故障处理流程,有几次还跑到房顶检查照明线路,总之,只有打电话才知道他在哪儿。我都常开玩笑说他是“风一样的男子”,一阵风过,就消失了。 闲不下的“多动症”。“马老头”最见不惯别人慢慢吞吞,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工作,只要看见别人效率低了,“马老头”都要上前抢着自己来。他常教育我们,凡事要动手,只有跟着做了,才能看到设计图纸的考虑,才能明白保护设备的配置,这比你在书本上看到的理论详细一百倍,你做一遍,比你背十遍书还有用。 转眼间,还有三个月“马老头”就要退休了。三十年如一日,临近退休,“马老头”仍然坚持在发电一线,和许许多多的发电职工一样参与春检。他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作为一名连续多年被评选为“优秀共产党员”的老党员,“马老头”扎根基层,在工作中敢于挑重担,吃苦在前,不计名利,出色的践行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电力人。(陈晴) 信息来源:国网南充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