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公司:一位电力“战士”的援建历程

发布日期: 2020-04-03

  “你是说我们以后用电就没得那么困难啦……?!”3月29日,在得知国家电网公司将为他们实现“同饮一江水,共用一网电”的夙愿后,西昌市银厂乡巴折村莫色日哈家的6个孩子激动不已,莫色日哈紧紧握着项目负责人郑周刚的手:隔江灯火通明的景象多年来一直是全家人共同的期盼。

  巴折村项目是攀枝花公司援建安宁46个配网项目最远项目之一,沿途高山峡谷落差在1000米。单边开车需历经5个半小时才能走完170公里山路,沿途仍可以看到去年塌方断道清堆余土景象。一路上,郑周刚讲述着去年发生在此地的援建施工人员被困36小时的一幕,鼓励大家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圆满完成援建收尾工作。一年来,西昌已经成了他的半个故乡。

title

  或把星夜当白昼:或在工作中,或在前往工作的路上

  这是张悬挂在办公室的地图,国道G108西昌段由南向北穿过这里无数个乡镇,仿佛一条中轴线,周围集中着西昌境内数个少数民族乡镇:高草、裕隆两个回族乡紧挨;佑君镇、洛古泼乡分别在国道的两旁,西北角的银厂乡、白马乡、巴汝乡,东南面的安哈镇……这些乡镇一旁都标满红色箭头和微缩的绿色小旗: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援建“三区两州”安宁配网项目在这上面找得到所有痕迹。

  这间办公室曾作为攀枝花援建安宁配网项目部办公室来使用。一年的时间,攀枝花援建者业主项目部负责人郑周刚走遍了这里所有的援建乡镇,哪个乡的深处存在着泥石流隐患,哪个村的泥坯路雨季被冲垮后又被修通,哪几位村民居住偏远用电困难……他不是忙于工作,就是忙于在前往工作的路上。

  2019年11月13日凌晨4时许,对于郑周刚来说,这已经不知是第几个失眠的日子了:临近年关,所有配网项目多个施工点都在紧张铺开工作,面临的问题也潮涌而来。当天西昌市温度骤降,上午9时,冷风习习,郑周刚率先前往位于市区东南部的洛古泼乡营盘村桥头,在这里针对施工遇到的棘手问题临时召开了紧急讨论会。他的身后是10千伏电站线路经的所在:蔬菜大棚、鱼塘、跨越水库光伏发电区域。居民多,住户密集,施工协调难度大给援建工作增加了难度,也成为了整个援建工作聚焦的重点问题,作为螺髻山三级电站和安哈镇用户的主线路,除了保障各项目施工点安全,与居民沟通协调是前期做的最多的事。

  把群众的思想工作打碎了做,把各施工点的监管工作统合着做,一个不落地抓。细细密密的工作计划和安排每天都布满郑周刚的大脑,一寸土地占用问题,一点土地补偿费用都不能马虎,这些让郑周刚把黑夜当白昼用,因为身体原因,常备中药的他经常在第二天才发现药凉了、馊了。无数失眠的夜晚,他一遍遍梳理工作流程和计划表,天亮时再出发解决问题。

  “铁人”常含凡人泪:农民的儿子惦念着他们的大事

  工作中遇到有群众不理解起争执的时候,郑周刚这样坚持自己的原则: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希望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群众解决问题,群众的事没有一件小事。

  2019年7月,攀西地区正经历一场酷暑,裕隆回族乡也经历着电杆换新的工作。郑周刚等人正指挥着施工人员把新电杆栽下去,一户村民立即前来阻挡。

  "电杆位置刚好紧挨村民家的大门,按照当地的村民的风俗,他们很不情愿再把新电杆栽在原来位置。”施工5号班组负责人吴财耀说,按照计划,所有工作要在雨季到来前强抓进度,只要电杆栽入,下一步工作也会顺利进行,然而这根电杆却成为村民数年来的“心头结”。郑周刚了解并经过长时间协商未果后,迅速组织人员另行挖坑。这样的情况,出现不止一次。

  一边是繁忙的工作,一边是自己的小家。而这一年,郑周刚却欠下了厚厚一本“账”:儿子关键的小学升初中阶段不在身边;妻子做手术也不能亲自陪伴在侧;国庆节期间,老母亲严重摔伤,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星月兼程地回去陪伴了老人3天,直到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他又披着一路星光默默地返回了工作岗位……

  2020年3月3日,在疫情后开始复工复产的日子,刚落脚西昌才一周,他便做好自身防护前往佑君镇磨盘乡大坪村5社,看望当地少数民族同胞,带着自筹的250片口罩、30瓶消毒液、30盒预防流感药品。

  由于电网线路设备年前改造投运及时,保障了山顶小麦得到及时灌溉并存活,稳住了大坪村村民阿克瓦洛家的夏粮收成。“他们为我们修通了路,又让我们用上好电,他们是我们的恩人!”生产队长阿克木果的眼神闪烁了:去年9月几场大雨冲毁了村口唯一的土坯路,因为郑周刚积极向上反应,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第一时间特批,安排专项资金对该村1.6公里的毛坯路段进行拓宽修缮,施工人员风餐露饮对大坪村农网升级改造工作提前完成。

  严管创新重细节:援建老大哥“单枪匹马”去上阵

  2019年8月,援建队伍正在银厂乡巴折村开展工作,几声响雷过后,狂风卷着暴雨而下,持续的暴雨冲毁了临近的山路,手机也失去了信号,被困的援建队人员与郑周刚失去联系。在山外的郑周刚得知后,立即与当地村委会联系,同时也向当地政府沟通求助,请求组织力量对山路进行抢修。得知被困人员全部安然无恙,他又设法传话进行安慰,落实被困人员的食宿问题。36个小时后,经过援建人员和当地政府、村民的共同努力,道路恢复通畅,郑周刚再次收到援建人员全部平安的消息后,悬着的心才落下。从这次事件过后,做事本就细致的郑周刚变得更为严谨,大家背后都称他作“管得严业主经理”,还有人称他作“援建老大哥”。

  2019年4月,当他了解到一起参与援建的人员平时在睡地铺,他立即将情况汇报给领导,并自己私下为“兄弟伙”购置了床铺,在他的关心下,很多“兄弟伙”遇到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都会找他倾诉,亲切的叫他老大哥。大家的团结意识,极大地推动了工作。

  2019年11月13日下午18时30分,凉山西昌10千伏电站线改造工程圆满结束,标志着安宁项目部攻克2019年援建安宁配网改造项目最难项目施工点,为全面竣工做最后冲刺;11月20日,在郑周刚与同事的努力下,援建主体工程圆满竣工,比省公司计划提前10天完成援建任务。

  然而援建项目部成立之初,郑周刚接手的几乎是“白纸一张”: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缺乏,加上异地援建工程启动较为仓促,郑周刚一个人既做管理,又做资料员。从没有一支笔开始再到克服重重困难,并于2019年3月底完成了业主项目部的筹建工作和资料归档工作,标准化项目部建设至此经他一手尘埃落定。

  由于各项目部成立之初管理人员的严重缺乏,现场安全管控风险加大,郑周刚积极整合资源形成了联合检查机制,每天确保有一个检查组在现场进行安全巡查。他还创新管理,建立项目管理、工作负责人微信群,负责工作通知、工程进度、工程协调等实时管理等,并进行审核,及时处理并纠正问题,实时掌握现场安全工作动向。

  目前,攀枝花援建安宁配网项目调整后共计46个,农网升级改造惠及22个乡镇,48个村,12471名用户。电力扶贫援建工作,让西昌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近97.9%,户均配变容量基本达到2千伏安。电力扶贫攻坚促使人们的生活正焕然一新,这是凉山人民的厚望,也是以郑周刚为代表的无数电力人的庄严目标。(尹迪)

  信息来源: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