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公司:脱贫攻坚收官战踢好临门一脚

发布日期: 2020-03-31

  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目标的实现之年。经济发展、电力先行,脱贫攻坚、能源支撑,近年来,国网内江供电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入到内江市脱贫攻坚工作中,受到内江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黄春江的高度肯定。

  收官之年,为踢好脱贫攻坚战的临门一脚,内江公司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强化行业扶贫、深化产业扶贫,有效提升精准扶贫的质量和成效,保证脱贫可持续性。

title

  打通产业扶贫关键点

  产业扶贫不仅仅满足于提高收入,更要把贫困户从“打工者”变成“管理者”,让贫困户掌握市场资源、技术资源、产品资源,在产业发展中能够“单打独斗”。而这其中的关键点就在于“带动式扶贫”。

  刘华是东兴供电公司对口帮扶的利子村驻村工作队的一员。2018年,他刚来到利子村时,发现这里的部分贫困户存在“因懒致贫”的现象。一些贫困户缺乏脱贫内生动力,对产业扶贫抱有怀疑的态度。对此,经过入户走访,刘华所在的扶贫小组打通了产业扶贫关键点,构筑了有别于企业直接对话农户的中间载体-农民经纪人,创办起向上与企业对接、向下与农户沟通的“农民经纪人+农户”带动式产业扶贫网络。

  隆长芬在利子村是小有名气的“农民经纪人”,而两年前,她还是村里的贫困户。刘华在入户走访时发现,隆长芬比较年轻,在外打工的经历和相对较好的文化程度利于她把握产业扶贫中的机遇。于是刘华请专家对隆长芬进行培训,使她成为了村里首位“农民经纪人”。

  扶贫小组帮助利子村的贫困户开发了山羊养殖、肉鸡饲养项目,隆长芬作为“农民经纪人”不仅自己踊跃参加,还号召村民一起。同为贫困户的身份让隆长芬与其他贫困户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村民们踊跃参与,养殖项目很快有了收益。不仅如此,通过参加东兴公司牵线组织的种植技术培训、农民夜校学习,他们懒散、畏难的情绪也被打消了。

  在与隆长芬沟通的过程中,刘华发现隆长芬的丈夫是广西人,便鼓励他们引进广西的金桔种植项目。在扶贫小组的帮扶下,金桔种植每年能为隆家带来一万余元的收入。看到“农民经纪人”的收获,村民们也都跃跃欲试,利子村的青山上一片金光灿灿。

  建设扶贫电力保障线

  对于供电企业,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发挥行业特色。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企业扶贫时所强调的观点:“坚持发挥单位、行业优势与立足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帮扶举措,提高扶贫成效,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内江公司的行业扶贫主要集中在电力设施建设方面。一方面,加强农村电网建设,解决低电压、供电稳定性低等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提高农村供电服务质量水平也是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方式。

  在东兴公司,投入专项资金,拆除老旧电力线路,完成对口帮扶利子村集中安置点的电网建设;在资中公司,投入资金950万元,为供区内3171户易地搬迁户通电;在隆昌公司,依托省脱贫攻坚平台反馈的数据,更换变压器,免费安装家用升压器解决电压质量问题;在巴中革命老区,共产党员服务队在“中国红军之乡”——通江县沙溪镇桑丝坪村开展电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五年来,内江公司建设了一条“电力保障线”来实现精准扶贫。

title

  抓好防疫扶贫两方面

  疫情期间,内江公司的驻村队员除了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巩固扶贫成果,还承担着一份责任,投身疫情防控,保护村民安全。

  熊锐作为隆昌公司派往石庙子村的驻村队员。疫情发生后,一收到通知他便第一时间赶回村里,挨家挨户进行人员排查和防控宣传,签定了264份防疫承诺书,及时发现1名武汉回村人员。

  防疫工作稳定后,熊锐还号召隆昌公司的“三为”志愿者们,在石庙子村开展“大清扫防疫情”的志愿行动,带领村民做好村里疫情防控期间的卫生管理,引导群众不放松自我防范意识,共建共治共享干净整洁、卫生安全的城乡环境。随着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外出务工人员也日益增多。熊锐的工作从“严防死守”到“热情帮助”,协助出村人员办理健康证明。

  而接下来,和熊锐一样的驻村队员则要把工作重心放到“防疫扶贫两手抓”上,做好“回头看”,加强贫困户走访帮扶力度,巩固帮扶成果,严防贫困户返贫。

  五年多的时间里,内江公司将电力扶贫与产业扶贫紧密结合,在扶贫开发中找准定位,努力走出一条“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施策、精准退出”的扶贫路。

  在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内江公司仍将加强农村地区电网建设,做好扶贫项目电力服务保障,强化定点帮扶工作管理,扶助产业发展及民生改善。实现“贫困村退出,扶贫政策不退出”,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一场漂亮的脱贫攻坚决胜战。(侯文星麟)

  信息来源:国网内江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