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成都公司: “飞”机“天眼”齐上阵 智能运检成保电战“疫”主力

发布日期: 2020-02-18

  在防疫保电的特殊时期,国网成都供电公司首个智能运检班组以“无人机+可视化”为主要巡检手段,开展设备巡检、震后特巡、封锁区域精益化飞巡,抗疫重要保电线路巡检任务高效优质完成,成为此次战“疫”的主力。

  复工复产后,针对轮岗期间人员紧缺的问题,智能运检班将人员分为日常飞巡和数据处理两个小组。飞巡任务结束后,由数据小组远程办公人员根据图像素材开展树障分析和杆塔本体销钉级缺陷识别,确保数据当日采集、当日处理,不放过任何一个设备隐患,有力支撑了成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title

  突破“封锁”“飞”机抗“疫”保电显身手

  运用无人机代替人工实现输电线路自动化巡检,是智能运检班的核心,通过无人机三维激光建模航迹规划来自动化巡检输电线路,实现杆塔精细化巡检以及基于激光雷达的通道树障实时分析,真正做到无人机“一键起降,自主巡检”。

  春节期间,智能运检班利用机载可见光镜头开展和树障测距,由2名值班人员就高效地完成了所辖输电线路重要“三跨”点位、通道隐患点位的排查。

  2月3日地震发生后,按照上级应急部署,智能运检班迅速开展无人机震后特巡。

  通过无人机对纳入重点医疗用品生产企业保电任务的220千伏丹梓一二线,存在地质隐患或基础隐患的220千伏桃圣一线54号,110千伏青郊线107号等区段等进行精益化飞巡。仅用一天时间,完成辖区内所有地质隐患、基础隐患和A类树竹隐患点位排查,确保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轮岗复工后,受疫情影响,部分乡镇实施了交通封锁,巡线人员无法进入封锁区域开展巡视,成为巡线班组面临的最大难题。针对这一情况,智能运检班根据电缆运检中心对封锁区域线路的分区、分段划分情况,选定最佳无人机起降点位,开展了逐线逐塔精益化飞巡。

  2月3日复工第一天,智能运检班通过“人巡+机巡”在1天内完成15处地质隐患点位、基础隐患点位以及所有(14处)A类树竹隐患的排查工作。

  2月11日,智能运检班完成220千伏丹梓一二线60-94号段封锁区域飞巡,通过高清摄像头确认设备运行情况良好,线下两处施工点位未复工,并利用可见光测距仪对4处B类树竹隐患进行测距,确认无异常。

  2月14日,智能运检班对220千伏蜀驾一二线48-53号段封锁区域开展飞巡,有效消除了中心巡视盲区。

  title

  实时监控电网“天眼”防疫显威

  通道可视化技术同样是输电智能运检的重要手段,有效弥补了因城区线路情况复杂、施工点位众多、空域限制等原因导致无法开展无人机飞行的缺陷。

  自从智能运检班成立以来,中心已逐步对这部分线加装了视频监控设备。班组运行人员可通过电脑监控屏,“足不出户”地对重要线路进行实时监控,准确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并对对通道内外破隐患、树竹隐患、“三跨”等点位进行定期跟踪。

  抗“疫”保电期间,智能运检班定期安排运维人员运用在线监测装置对220千伏侯核一二线、220千伏丹连一二线等4条线路进行线上巡视,重点关注220千伏侯波一二线5-7号段内废品收购站废品堆积、7-8号段线下施工点位是否复工等情况。

  同时,班组远程办公人员每日利用手机APP对装设了“手机在线监控”功能的220千伏丹梓一二线、220千伏回云一线的部分严重外破隐患点位进行远程手机监控,不仅能及时发现外破隐患,还极大缩减了巡线人员工作量,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疫情期间的人员流动风险。

  由于无人机、可视化检测装置等新科技手段的高效运用,截至2月15日,智能运检班2月所辖线路巡视完成率达到80%,巡视质效未受到疫情影响,确保了成都主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刘远帆 陈锡成)

  信息来源:国网成都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