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艳芳静静地看着抽屉里的红包,说不出一句话来,原本应当被蒲正静带走的红包,却又回到了她的手中。罗艳芳攥着红包,鼻尖微微发酸,可心里却是甜的。 蒲正静是贫困户,家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庆云乡一个叫锣坪村山窝窝里,家里的环境并不是太好,2016年罗艳芳对口帮扶蒲正静家。那时,蒲正静家拖着因病致贫的外债,还有两个在上学的儿子。2018年开始,蒲正静的丈夫带着小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大儿子已参军,只留了蒲正静一人在家照顾因病卧床的公公。照顾老人、种地、养猪……里里外外的活蒲正静都得自己干。 蒲正静一家的勤劳质朴让罗艳芳很受感动,在对口帮扶的这段时间里,罗艳芳和蒲正静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就算蒲正静家已经脱贫,罗艳芳也没和他们断了来往,每个月还得去蒲正静家里看个两次,关心家里的近况。 “这是细娃一个一个挑的,都是大个的土鸡蛋,自己家的,我用米垫着,坐摩托车上抱着的,一个都没颠坏”。国网宣汉供电公司罗艳芳的办公室里,蒲正静的小儿子显得有些拘谨,手里按着一只老母鸡闷闷地坐在母亲身边。蒲正静拉着罗艳芳的手絮絮叨叨地聊着。 “李叔叔血压还稳定吧?”罗艳芳询问着家里老人的情况。 “都好着呢,今年大娃在部队回不来,但给他爷爷寄了新衣服,我还专门照了照片给你看,看看,是不是很精神?”蒲正静拿着手机,划拉着照片给罗艳芳看。 “今年猪市价格好,家里的猪早就卖出去了,不像前些年,价格不好,还让你们破费给买”。怕罗艳芳担心家里年猪的销售,蒲正静连家里年猪卖了多少钱也扳着指头算着帐。 “罗妹妹,你的腿好些了没?上个月你没来村里,听他们说,你摔了。今天来,他们给我说你刚取了夹板,前些日子就我一个人在,实在是没时间来看你”。 原来罗艳芳在2019年12月的时候摔坏了膝盖骨,每月要去走访贫困户两次的惯例也被耽误了。她只能托同事去的时候顺路帮自己去看看情况,问个好。 这些年,罗艳芳自己也记不清去了锣坪村多少次,山路曲折,原本就晕车的罗艳芳摸索了一套坐车的方法,可就算是这样,每次的行程也得咬牙硬撑才能到达目的地。这2个多小时的山路,这次换成了蒲正静带着小儿子走。从步行换到摩托,再换成公交车,前后花了3个多小时。他们是怎么把这桶子鸡蛋一路护着过来的? “蒲姐,你喝点水。你儿子刚打工回来。你就拖着他来看我,真的很过意不去。” 罗艳芳思索着,这送来的鸡和鸡蛋,还有路费都是一笔开销,总不能让他们出这个钱吧。虽然他们家脱贫了,但也不能让这个本不是很富裕的家为自己花出这么些钱来。 罗艳芳找了个红包,偷偷塞了五百块钱进去,“李叔叔牙口不好,这是燕麦片,你帮我带回去给他,春节我腿还走不远,去不了村里,这个红包你也帮我给李叔叔带回去,给他拜个早年!”看着蒲正静收下了红包,罗艳芳心里舒坦了不少。 扶贫工作本不求回报,这四年里,罗艳芳和她的同事们总是带着慰问品去看望贫困户,可她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也能收到来自贫困户的慰问品,这是帮助过的人送来温暖和关心。罗艳芳看着躺在米堆里的大鸡蛋,眼眶微微发涩。她想起了这些年蒲大姐对自己说过的那些话。 “我现在不是贫困户了,你还是要经常来家里走动” “下次你来家里,我给你准备多些蔬菜,你拿回去给你女儿吃,都是没打药的” “你喜欢的红苕我给你用包谷叶子包着,能存到年后,你莫再给我菜钱了,什么违反政策,全县都脱贫了,不得违反政策。” 朴实的话语里是满满的感激和期待,是扶贫工作者和贫困户间的羁绊,也是两个人之间的温情。罗艳芳无疑是幸运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更何况,蒲姐把自己小小的喜欢记在了心上。她四年如一日的扶贫工作已经获得了最好的肯定和回报。扶贫先扶志,扶人先扶心,当爱心被作为一种习惯传递,当心灵不再一贫如洗,这才是扶贫最大的意义。 “罗妹妹,红包我放回到你抽屉里了,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赖珊) 信息来源:国网达州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