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愿终于达成了。” 八旬老人孙文喜望着家里分外明亮的电灯,看着电视清晰播放的画面,吃着电饭煲终于煮熟的米饭,这些曾经只能在梦里出现的,今天都真真的。 1月9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江西街乡金钩村孙家老屋基的新一轮农网改造全部通过验收并投运。 群山环绕的孙家老屋基包括了金沟村的二、五两社,海拔3000米左右,40户贫困户100余村民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由于处于供电线路末端,仅有一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供电,严重的低电压导致基本的照明都成问题,一些家用电器更是成了摆设。 国网达州供电公司“三区两州”农网援建施工队2019年7月下旬曾来到江西街乡查勘现场,却无功而返,这里的雨季让人望而却步。 “这路在雨季太吓人了!不到万不得已,我们老年人几乎不下山。”孙文喜心有余悸地说道。 水泥路只通到位于山脚的金沟村一社村小学,要到老屋基,还有长达3千米的松软土路,一下雨就变得泥泞不堪。所有要去老屋基的车辆也都全部停在了村小学这里。 孙文喜说他曾经坐摩托车走过这条泥泞路,摩托车司机几乎是踩着刹车“摇摆”滑行,孙文喜紧紧搂着摩托车师傅的腰,也是随时做好跳车的准备。自那以后,孙文喜再也不敢坐摩托车。 运送器械物资的工程车走这个泥泞路是开不进来的,综合各方面因素,老屋基的改造必须等雨季结束才能开始。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你们盼来了。” 时间转眼到了2019年10月施工“黄金期”,刘正发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在雨停后一周,路面情况刚好晾干,十余人的施工队伍抓紧时间边修路边突击把电杆、电缆、变压器等物资运送到了老屋基,其中一批电杆还用上了绞磨机,连拖带拽、停一段拖一截,七天才搬运到现场,两台800多斤的变压器是靠十人用木杠子硬生生抬到了台区安装处。 “我们几个想帮着拖、抬,刘正发硬是不让!”孙文喜现在还“抱怨”刘正发当时的阻拦。 “他们年纪大、缺乏安全意识,还要经过培训上岗才行。”刘正发憨笑着解释道,着实不敢顶着安全风险促工程进度。32根12米10千伏高压电杆、58根10米低压电杆等物资2019年11月末全部到位。 “幸好物资转运及时,要不然工程又要延期。” 去年十二月初,寒风凛冽,霜凌来袭,援建员工稍不留神摔一跤,双手就被破碎的冰凌划伤血流不止,刘正发也随时提醒注意安全。孙文喜看着两名施工人员因此受伤,自己心疼不已,劝阻不要赶工期。 可即便是下雪天,工程进度也丝毫没受影响,立杆、架线、变压器安装有条不紊开展,因为刘正发耳边一直响着那句话:“我也要像一社那样能看清楚电视演的什么,用洗衣机洗上冬天冻得不敢手洗的衣服、把食物存进冰箱不用每天下山,用电动机打红苕粉、磨包谷面,给羊圈供暖......”这是孙文喜老人第一次看见施工队来这里查勘满怀期待说出的心愿。 在崭新的智能电表开始逐户安装在老屋基的村民家里那一刻起,老屋基的村民们心情澎湃起来了,老人们也开始期盼在外打工孩子们的归期,而这次的期盼比往年更热切。(侯晓东) 信息来源:国网达州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