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援建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三乡十村”配网施工项目部,有一支青春力量每天奔忙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是来自国网达州市新桥供电分公司的王龙、唐丹乐、何梁铭。三个人的平均年龄29岁,除了何梁铭是2019年的新进大学生外,王龙、唐丹乐都曾经参加过援建甘孜州色达无电地区项目建设。此次三人被抽调到援建“三乡十村”项目建设,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奉献、一种挑战。 王龙:工艺质量不能半点“马虎” 2019年11 月4 日,身为国网达州市新桥供电分公司石桥供电所所长的王龙接到参加援建凉山电网建设任务时,自己的父亲正躺在病床上,他不敢开口向父亲说工作中的事;11月5日父亲做完手术后,王龙的母亲才把自己到凉山州援建的工作安排告诉给父亲,父亲没有说话,眼泪流了下来,王龙看到这一幕时,他情不自禁的掉下了眼泪。 11月6日一早,王龙按时背上行李,与同事一道踏上援建凉山冕宁“三乡十村”电网建设的路上。 从冕宁县城往西,盘旋公路沿一上一下后,沿着雅砻江畔的大山里一路穿行,两个半小时后,到达位于和爱藏族乡大甲村的“三乡十村”施工项目部,环顾四周,全是险峻的高山大岭,王龙的心情顿时凉了一半。 经过一周多时间的现场勘查,王龙对冕宁县“三乡十村”施工项目有了初步了解,施工现场都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大山上;所有项目都必须经过雅砻江,水流湍急,道路狭窄、山势险峻,施工难度较大。11月8日的时候,他同现场复测人员到健美乡华坪村时,在经历70多千米的山路,第一次从海拔1560米到2300多米,角度70度左右,通过车窗往下看,山下就是雅砻江,心中不由害怕起来,他不敢往下看,拼命往右靠,生怕自己掉到雅砻江。“后来见多了,不管再高再险的山都无所谓了。”王龙笑着说。 王龙在冕宁县“三乡十村”施工项目部主要负责技术及质检方面的业务,落实业主、监理对技术方面的要求;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技术培训并督促落实;编写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组织安全技术交底,同时对承担施工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进行评价等。针对“三乡十村”交通条件恶劣,他认真编制凉山冕宁县“三乡十村”配电网工程电杆转运实施方案,对施工单位进行不定期抽查工程技术、质量情况;对存在的技术、质量问题进行解决并要求整改。王龙说,对工艺质量要精益求精,绝不能有不半点“马虎”。 唐丹乐:早日为他们送上“大电” 在冕宁县“三乡十村”配网工程建设中,唐丹乐的工作和当年援建色达一样,主要负责造价管理和物资催收。他说,当年的师傅们没来援建,这次自己必须要独挡一面,争取做点成绩出来。 结合援建色达的经验,唐丹乐一到施工项目部,就拿着设计资料一项一项的核对物资材料和预算书造价费用。在吃透设计资料后,他又前往现场勘查,采集技经参数等数据,晚上再将现场采集回来的数据与预算书进行核对。在旁人看来如同天书一般的预算书,却被唐丹乐在短时间内记得滚瓜烂熟。 结合现场采集回来的数据,唐丹乐发现此前设计人员提供的地形参数和地质比例与现场实际相差甚大,导致预算费用严重不足。同时在核对设计说明书中工程量与提报物资的时候,发现设计人员部分工程材料出现提报有误。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物资重要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三乡十村”项目地处偏远,民、技工大多住在施工现场,往来不便,若是因为物资缺乏导致施工大量人员闲置,每天将会产生一笔不菲的费用。 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他与设计多番沟通,最后说服设计人员再次入场,重新到现场跑了个遍后,及时调整工程量和预算书,合理增加工程费用。同时向业主单位上报,紧急提报缺少的物资;与厂家协调,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将物资运送至现场,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充足的物资和资金保障。在项目部,繁忙的物资催收工作也落在了唐丹乐的身上。配网项目物资种类繁多,要根据施工先后顺序合理安排物资按时间节点陆续到货,60多个厂家生产发货的时间都需要逐个电话核实,每到一批物资都要安排相应的人员进行卸货和入库事宜。 冕宁县“三乡十村”电网建设项目地处雅砻江畔,汹涌的江水将两岸的山峰分割开来,沿着公路70千米缺乏足够平整的物资堆放场地,有的场地虽然宽阔,但是离主公路太远,弯道也多,大型物资运输车辆无法通行。为了堆放“三乡十村”项目使用的2573基电杆,唐丹乐也是绞尽了脑汁,每天一早便和当地居民出去,天黑才回来,同时向有经验的大车师傅们请教,看拖车能否安全到达,吊车能否顺利卸货,是否适合堆放电杆。花了五六天的时间,几乎跑遍了雅砻江沿岸线的公路,才勉强找到四块场地来集中堆放电杆。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一句话是唐丹乐的座右铭。在“三乡十村”援建期间,唐丹乐被彝区民众热情好客和对“大电”的渴望深深地影响着,他说,不管再苦再累,也要争取早日他们送上“大电”。 何梁铭:有一种力量叫做成长 同样在冕宁县“三乡十村”施工项目部里的还有2019年7月刚从大学毕业的何梁铭。从繁华的大都市一下子来到了偏僻的小山村,巨大的落差冲击着这个正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 外面的世界正处于高速化的信息时代,日新月异,而此时此刻位于凉山州深处的居民依旧宁静,人们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当地一间临时租借的简易民房成了项目部的办公点,生活开始走向正轨,随之而来的也是各种各样的困难,交通不便、频繁性停电不说,日常生活用品都需要到很远的地方才能买到。 何梁铭刚来的时候,对各种材料都不熟悉,整理项目部的材料也时常出错,每天日子都过得恍恍惚惚的,后来经过项目部里师傅们的悉心教导,他也慢慢的克服了种种的不适应,每天晚上主动加班到10点钟左右。据何梁铭介绍,冕宁县“三乡十村”所有的材料都是严格参照2018年版国网标准化施工项目部手册来进行归档和收纳。创建标准化的施工项目部,资料是整个工程中重要的一环,细琐而繁杂,这就要求信息资料员们做到高度的细心。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何梁铭已经完全能够独立处理各种资料,对每种型号的物资材料也都如数家珍。工作之余,他还主动承担了施工项目部的所有家务活,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在偏僻的小山村里,快乐的笑容时常挂在这个年轻人的脸上。(王鸿基) 信息来源:国网达州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