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上午,正值元旦佳节,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110千伏高丰变电站GIS场地内,郝小飞与同事正忙碌地张贴调度编号标识牌,为德昌牵引站间隔做投运前的准备。像这样即将投运的变电项目,在农历年前还有5个。 作为国网达州供电公司检修试验变电检修一班班长,准90后的郝小飞身先士卒,担任电气安装部分现场副指挥,带领全班参与“三区两州”电网援建,施工队伍里老同志还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小飞侠”。 物资进场未雨绸缪 “兵马未动,物资先行。”国网达州供电公司援建的“三区两州”变电项目共计18个,分布在凉山州的盐源、德昌、甘洛、越西、冕宁等5个县。 为了保障变电项目顺利开展,2019年3月初,郝小飞就前往凉山州进行了一周的实地前期查勘。在开工前的7月,他又深入各个变电站进行勘察,结合各个变电站实际地理位置,编制施工方案及乙供物资计划需求,制定并优化停电计划等,力求精益求精,高质高效,前后行程达10000余千米。 经过一系列的物资确认工作后,变压器、开关柜、刀闸、互感器、电容器组等物资从全国各地厂家陆续发往凉山各个变电站。 在临近出发的前一周,郝小飞就开始了人员上的具体准备工作,布置精良的工器具,着手人员食宿安排,提前熟悉彝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20余人的施工队伍蓄势待发。 协调开工迎难而上 “挑灯夜战,协调伏案。”2019年8月20日,刚到凉山州参加第一个项目110千伏乃托扩建工程,因属地协调不畅,导致不能按时进站工作,郝小飞晚上编制整理进站相关手续,白天又不停地奔波在各个部门的协调路上,片刻不耽搁以最快的速度在变电站开上了第一次“班前会”,确保了变电项目的顺利进场。 由于点多面广,在人手紧缺的条件下还要经常面临多点开工的情况,为解决人员不足问题,郝小飞合理进行人员分配,优化工作计划及作息时间,提效增质。 “自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郝小飞总是这样形容自己的处境,人员最紧张的时候,会出现4个施工点同时施工的情况。在变电站经常能够看到郝小飞东奔西跑,给进站车辆办理进站手续、爬上10米高的构架上紧固螺丝、现场指挥吊运安装主变压器...... 2019年11月16日,如期投运的110千伏甘洛变电站为甘洛县枢纽变电站及城区主要电源点,在该站2号主变压器安装中,为了尽可能减少甘洛片区的停电及降低停电期间风险,组织有限的施工力量在10天的停电时间内,完成正常情况下15天左右才能完成的停电工作。 安全质量两手抓 “远离事故,杜绝失误。”提升援建速度保工程进度的同时,还要确保安全质量,施工工艺要经得起检验,这是郝小飞在现场对施工队伍警示的话。 安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在每天的班前班后会上,强调最多的就是“安全”二字,在每一个分项工程里,都要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严格落实现场“十不干”,查漏补缺,严堵安全缝隙,防患于未然。 “我们不要当‘差不多’、‘基本上’、‘大概’先生,工程要经得起时间检验。”在质量管控上,郝小飞做到了认真严谨。2019年11月8日,在35千伏特克变电站,2号主变已经安装调试结束,他按往常惯例爬上2号主变本体上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高压侧中性点接线板与套管连接螺纹已受损,若在运行后期该套管出现故障时,将无法拆除或更换接线板,随后立即联系变压器厂家进行整改处理,消除了日后隐患。 “看嘛,他已睡了,有事留言或者明一早再说吧。”郝小飞的室友,也是他的师傅前任班长杨益奎已多次拒绝前来咨询的人员,实在不忍心打搅还拿着图纸却鼾声如雷的郝小飞,桌上打包的饭菜还冒着热气,打开的电脑文档光标闪烁在“日管控”与“周管控”计划上。 经历了凉山州的“一言不合就下雨”的夏季到“中午薄长袖早晚厚棉裤”的冬季,在变电站里工作的“郝小飞们”是枯燥隔绝、默默无名的,投运了这台主变、这条线路,又立马辗转到下一个变电项目施工,从甘洛、越西到德昌,从盐源到冕宁,只为优化当地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与供电质量,早日让彝族同胞实现从“用上电”到“用好电”根本上的转变。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当下正值电网援建的冲刺阶段,郝小飞及施工团队将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余下的变电工程将陆续在今年3月前全部完成投运。(侯晓东 郑军) 信息来源:国网达州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