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场“红军渡”渡口寒风凛冽。1935年,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央红军在这里依靠当地船工和各族群众的大力支持,打赢著名的强渡大渡河战役。84年后的今天,这里被建设为“全国‘初心’体验教育基地”。 国网雅安电力(集团)公司于2007年建成安顺供电所,如今所里14名电力职工承担了安顺彝族乡、蟹螺藏族乡、先锋藏族乡3个乡5900户群众的供电业务。供电所立足红色革命老区和彝族、藏族聚居区特殊环境,深刻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将“红军文化”和“民族文化”充分融入基层班组建设,用“红色电力服务”照亮着每一个角落。 安顺供电所扎根老区开展供电服务工作刘林一摄 弘扬长征精神邀请船工后代讲述红军故事 今年11月15日,安顺供电所所在的石棉县供电公司供电党支部与船工后代开展结对活动,邀请84年前帮助红军强渡大渡河船工帅仕高的儿子帅希林老人讲述红军故事。 雅安是红军长征的重要途径地,所属各区县留下许多长征故事,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雅安电力(集团)公司党委结合本地实际,以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百丈关战役等故事教育全体干部员工。 1935年5月24日晚,中国工农红军在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佯攻大树堡吸引敌人主力后,于24日夜袭安顺场。 在敌军围追堵截的紧要关头,为打破敌人的包围圈,红军决定强渡大渡河,从而在大渡河两岸对泸定桥地区的敌人形成两面夹击之势。他们找到船工帅仕高,请他驾船送红军过河,当年21岁的帅仕高立即答应,并找来郑有伦、减仕华、汪有伦等船工,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把时任红一军团一师一团一营营长孙继先和17名红军勇士载向了对岸。 “敌军的手榴弹直接扔在了龙头木船上,红军战士迅速捡起来扔出去才没有爆炸……子弹来回穿梭,有一颗从我父亲的裤腿中穿过,好在没有击中……从25日起,连续7天7夜的不停运输,最终红军战士全部渡河成功……” 帅希林绘声绘色的讲述打动了安顺供电所员工,所长李松感叹说:“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传承和弘扬好长征精神,以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勇气和气魄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用心、用情为安顺场老区的广大群众服好务。” 与船工结对,一方面请船工后代为安顺供电所讲解长征故事,另一方面作为供电企业关心船工后代的生活。在结对过程中,供电所在帅希林老人家发现用电线路老化、开关老旧,他们现场制定方案,并买来材料将老人家中老旧线路全部装管,开关、插座等全部更换,消除了用电隐患。 安顺供电所开展结对活动,在船工后代帅希林(右)家中帮助改造家中用电线路刘林一摄 党领导下的红军队伍一直与广大人民心贴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直是党的“初心”和“使命”。今年,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安顺供电所编制红色档案库,将船工后代和供电区域内困难群众悉数纳入档案库,在用电上实施点对点帮扶,截至目前,已帮助档案库中的群众消除安全隐患35处。 安顺彝族乡魁沙村大山里居住有一位独居老人,名叫侯正华,家中电线杂乱,供电所为老人重新梳理电线布局,更换智能电表,安装节能灯,定期走访,陪老人聊天,关心生活,介绍安全用电知识,帮助检查用电情况,侯正华逢人就夸这支电力队伍“和红军一样好”。 列入红色档案的有孤寡、空巢老人,也有病患和残疾人以及生活困难者。安顺供电所全所员工争当“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在做好常规供电服务工作的同时,不断拓展电力增值服务,在上级公司指导下建立“金熊猫”电力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困难帮扶工作,让“红色”足迹走遍每一个家庭。 传承红色基因永葆为民服务“初心” 12月2日,安顺彝族乡安顺村一组,每家每户的橘树上金色橘子高挂,在土坯房改造现场,搅拌机、碎石机等施工设备高速运转,县、乡党委政府关心群众住房条件,目前正开展土坯房改造项目。 安顺供电所工作人员在土坯房改造现场服务群众,检查安全用电 就在10天前,安顺村党支部书记刘伟和安顺村一组队长杨龙斌代表全体村民将一面印有“困难时刻伸援手,红军精神永传承”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送到安顺供电所。 事情是这样的,今年10月初,杨龙斌来到安顺供电所,他对所长李松和副所长宋江说,村里土坯房改造的各类施工设备已经进场,急需电力供应。“用电晚接通一天,我们就要多支付工人一天的报酬,不仅加大开销,工期也会相应滞后。”杨龙斌焦急万分。 虽然缺少用电申报流程,但安顺供电所特事特办,一方面将情况向公司汇报,另一方面迅速组织人员对施工用电开展查勘,现场为村社群众办理用电申请,全体人员放弃周末休息,加班加点安装电表和变压器等设备,短短两日,46户村民施工用电表和开关全部安装完成。 村民们在感谢信中说:“安装电表期间天气寒冷,我们做好饭菜请你们吃,你们果断拒绝,吃过干粮后便继续工作。”“安顺是红军胜利场,红军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已深入到电力队伍里,因为你们辛勤的工作,村上的土坯房改造项目才能顺利进行。” 助力土坯房改造,村里送来锦旗和感谢信 “红色基因”绝不是口号,而是通过一次次行动来传承。昔有红军勇士强渡大渡河天险,如今供电所工作人员深入践行“初心”“使命”,让红色基因在供电服务的新“长征路”上开花结果。 12月的石棉县高山区域气候寒冷,许多地方已冰雪覆盖,供电所工作人员每天早出晚归,前往安顺彝族乡的魁沙村,蟹螺藏族乡的新乐、猛种和俄竹村等高山区组织开展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安顺供电所不断改善高山区的用电状况,为高山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和种植、发展特色旅游提供有力保障。 当前,在融入红色文化、开展“初心”教育的同时,安顺供电所以客户为中心,积极创建国家电网五星供电所和全能型供电所,打造一流的团队、一流的服务品质、一流的窗口。所里管理和服务指标不断提升,客户服务长期保持零投诉,不断加大增供扩销,今年完成电能替代电量2500万千瓦时,对台区下户线进行改造,全面完成智能表换装3021只,采集成功率达到99.75%,台区线损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完成隐患排查治理32处,低压客户故障报修132次,故障处理率达100%。全面做好安顺场“初心”体验教育基地保电,完成16次重要活动保电,帮助企业客户排查设备隐患19处,有效保障了安全稳定供电,被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评为“安全生产先进班组”。(熊德兵) 信息来源:国网雅电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