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眼镜、有着几分腼腆的杜清波,从2009年大学毕业就来到国网泸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工作,坚守在生产一线。别看略显“苍老”,可他只是30岁的小伙子;别看腼腆文静,可他是泸州输电运检中心的一员猛将。 重难点工作的攻克者 2013年4月,泸州电网第一条碳纤维增容线路——110千伏林洞线增容改造工程拉开序幕。这种新型导线电能传输能力极佳,是解决线路断面不足的最好选择。 为了掌握这种新型导线的施工技术,作为技术人员的他查阅资料、求教专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遗漏任何一个施工环节,全面摸清了导线的压接、展放、牵引、连接、弧垂计算、观测等关键施工点。 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他带领同事们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多次现场踏勘、技术分析、施工方案讨论,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导线碰触、感应电伤人、交叉跨越复杂、误登带电杆塔等危险点一一找出解决方案最终确保了该工程的顺利实施。 2018年,他指导生产班组从事输电线路38项大修、技改工程,作业现场无上级考核的红线禁令及以上的违章行为。还大力推行无人机巡检、备份线夹安装、X光探伤、三跨视频监控等科技技术。 同时积极组织开展缺陷治理、应急保电等重要工作,有效地保证了地区输电网的安全运行勇挑重担的他对任何一个施工方案都确保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在线路施工中,经常会遇到技术难点,但在每次工作面对困难的地方总会出现杜清波的身影。 平安度夏的守护者 作为一名线路运维人员,每年的迎峰度夏都是工作的重点,高温和酷暑是必须要面对的困难。 2019年7至8月期间,泸州地区40摄氏度以上气温超过20天,电网负荷不断攀升。面对艰苦的外部环境,他根据高温炎热的气象特点,结合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工作人员对老旧、重载、重要的输电线路进行特巡和红外测温工作。 在高温面前,杜清波和同事没有退缩,选择最为炎热、电网负荷最高的中午时段开展测温工作。每当路人问及为什么不早点开工的时候,汗如雨下的他总是轻描淡写的答一句:“这是工作技术上的需要”。在2019年炎炎夏日中,他组织生技科、运行班的相关工作人员对30余条输电线路进行了全线红外测温,对所有老旧、重要的电缆线路进行了定点检查。 在整个迎峰度夏期间,他共组织开展红外测温工作40余次,发现缺陷30多个,组织抢修12次。利用红外测温技术,提早采取有效措施为电网进行“把脉问诊”,确保了输电线路在高温大负荷情况下的安全运行。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运用者 防雷一直是泸州输电网面临的巨大难题。 作为输电线路专业化车间的生产技术人员,面对居高不下的雷击跳闸率,他通过多种方式和各种渠道,努力学习防雷专业知识理论,并将学到的理论联系泸州地区雷电活动频特点,结合各条线路的历史雷击跳闸信息,深入易被雷击线路进行现场技术分析,找出各条输电线路防雷的薄弱点,并针对性制定了防雷措施,有效提升了输电线路的防雷水平。 2019年,输电运检中心管辖的620多公里220千伏输电线路仅雷击跳闸1次,运维质量得到了本质提升。 在杜清波的眼中,星期天、节假日的概念显得不明显。半夜三更现场指挥线路抢修已是平常事。杜清波带领同事们通宵达旦的进行线路抢修,努力做到尽早把光明带给大家。他在工作中放弃了多少休息日,他自己也无法记得,大家都无法记清。 他说:“我很平凡、很喜欢自己的工作,我的梦想就是我们1400公里的输电线路能够平平安安地度过夏季用电高峰,为大家带去光明和清凉。”(邓维琴 李文芳) 信息来源:国网泸州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