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夏的热烈,多了一份秋的静谧,10月16日清晨,一缕浅浅的秋阳穿过农科村泛黄的银杏,钻进农科村肖顺兰家中院落,院子里,国网德阳市蓥华供电公司的党员们将爱心筹款所买的肉、米、油等生活用放进肖大娘家中,让孤独的肖大娘多了一丝温暖。 2017年以来,该公司党委担负起什邡市皂角镇农科村28户贫困户的对口帮扶任务。农科村距离什邡县城仅2公里,群众致贫原因大多为老弱病残,丧失劳动力所致,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就算在外力的帮助下,脱贫后也很容易返贫。蓥华供电公司员工针对帮扶群众实际,尽己所能,争取扶贫、医疗、社保等相关政策,加强对贫困户的关心关爱,让他们尽快走上脱贫的道路。 编外的儿女 “国庆节儿子回家看你没?”德阳市蓥华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尹邦德问。 “这不,刚走了一个管我的,又来了一个,真是比我隔壁的侄儿还好哦。”肖大娘嘴角上扬,斜身对旁边打扫的党员徐超说,俨然掩不住内心的喜悦。 肖大娘今年64岁,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右脚残级,老伴早早过世,而唯一的儿子又在外地安了家,因为孙子刚满周岁,家庭开支较大,承担了母亲的糖尿病药费后,能拿出供养母亲的钱也非常微薄了,加之肖大娘腿脚不便,丧失基本劳动力,造成了贫困。 尹邦德刚来对口帮扶时,就鼓动肖大娘去试试中医,看能不能减轻糖尿病所带来的并发症,可肖大娘死活不愿意吃中药,让尹邦德费了不少心思。 尹邦德为肖大娘倒洗脚水 为了治疗大娘的脚,尹邦德又动起了泡脚的念头,他告诉肖大娘,以前自己的老母亲也是腿脚不好,应该是长期气血不通造成的,又利用周末跑去了成都,给肖大娘买了调理的中药包和浴足盆,这让肖大娘非常感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肖大娘开始坚持每天泡脚。 结果还不到一个月,肖大娘原来只能步行二三十米便迈步困难的腿脚,现在能一口气走上五百多米了,邻居刘守凤说:“肖大娘现在都出来得勤,常来和邻里聊天,人也开朗多了。”为了让肖大娘坚持泡脚,尹邦德每月至少来看望肖大娘三次,就算是去甘孜出差,也提前给肖大娘告假,同时不忘将药包买好,让家人从成都给肖大娘寄来,让肖大娘甚是感动。 据悉,德阳市蓥华供电公司所扶贫的贫困户,全是因病、因残致贫,不仅在增加经济收入上需要支持帮助,而且在生活上也需要关心和照顾,就像办理琐碎事务、接送老人检查身体,甚至包药、整理房间、陪伴老人等事都得尽心尽力。老人们都说:“儿女大多在外打工,自从开始帮扶后,电力公司的同志就代替自己的儿女,帮助解决数不清的事,不是子女胜似子女。” 扶来的志气 家住农科村6组的刘兴福,是公司员工周启艳的帮扶对象,与肖大娘不同,他们是组合式家庭,刘兴福没有儿女,而老伴李秀莲有三个儿子,但因重新组建家庭,儿子们几乎都不来看他们,没有儿子的关爱与开导,两个老人渐渐地心理失去了平衡,脾气也不太好,与邻里间也疏远了。 帮扶之初,78岁的刘兴福夫妻总爱比较,看事也很负面,等、靠、要思想严重,因为偏房垮塌,又不在政府修补的范围,对村上也心生抱怨。 为了开导两位老人,周启艳常常购买生活用品来看望他们,像女儿一般关心询问老人的身体、生活情况,诚心了解他们所需,隔三差五便会买点生活必须品过去,就算老人的要求自己没法办不到,也积极地到农科村进行反映。与此同时,她在谈话间慢慢地开导老人,宣传国家的好政策,告知他们不要悲观,脱贫队伍一个也不会掉队,并鼓励老两口,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给国家拖后腿。 慢慢地,看着家里的厨房厕所都改造一新,加之多了个常来开导的“女儿”,刘大爷有了多养家禽改善生活的念头。得知情况后,周启艳又立即为老人们推销,消除售卖后顾之忧的念头。现在,刘大爷有了干劲,喂养四十多只鸡,心情也好了很多。 周启艳帮刘大爷推销鸡蛋 “刘大爷,今天我介绍两个朋友来买鸡蛋。”周启艳带上朋友,来到刘大爷家。 “小周,来了啊,快来坐坐,我的鸡都是喂粮食的,你们买了还回再来。”刚打扫完鸡舍的刘大爷连忙推销起自家的鸡来,并告诉前来买鸡蛋的同事,不仅鸡是粮食鸡,而且他每天都会打扫,鸡舍非常干净,干净的环境里鸡也很健康。 如今,蓥华供电公司所帮扶的22户贫困户已全面脱贫,因患子宫癌致困的陈世芬,心态好了病也控制住了,像因病致贫的黎登长,已经完成脱离返贫人员的序列等等,为了防止出现返贫现象,22位对口帮扶人员仍然坚持对脱贫户的关心关爱不减。 用心挽回的感恩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农科村广场上,张祥荣夫妇手拉手身影相依,听着如期响起的广场舞曲,和热情的乡邻们一起翩翩起舞,内心既充实又快乐。 原来的广场因为没人打扫,总是用于堆放秸秆等杂物,而如今整洁一新的广场一到晚上就热闹起来,背后离不开张祥荣夫妇的辛苦付出。 60多岁张祥荣因驼背造成残疾,而妻子从小也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两人的生活本就不易,可就在前年,又因农家乐倒闭,失去了打扫卫生的工作,就在两夫妇为生计苦苦发愁时,村干部与蓥华供电公司主动找上了门,问他们愿不愿意参加“洁美行动”志愿者队伍,老人一口答应,蓥华供电公司的及时帮扶很快缓解了两位老人的燃眉之急。 与此同时,蓥华供电公司通过爱心捐款筹集了4万多元,为农科村修建了21盏太阳能路灯,并与农科村一起设立洁美乡村岗亭,组建的洁美行动队伍,负责维护乡村公路、院落、水渠的清洁卫生,并每人每月发放300元工资。 “人嘛,就是要懂得知恩图报,政府和电力公司对我们这么关心,我平时闲着也是闲着,多做点,心里还充实些。”为了报答感激之情,张祥荣夫妇志愿承担了广场打扫工作,并不愿意多收工钱。 经过长期的辛勤治理,如今的农科村早已面貌一新。穿过乡村公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随风摇曳,清澈见底的水渠欢快流淌,村里各家各户门庭院落也敞敞亮亮,让前往走亲串门的城里人羡慕不已。优美的环境也得到了上级的认可,荣获什邡市第一家省级“四好新村”称号。 现在,老两口除了固定的清洁日子,自己在家时也种些菜,喂养些鸡、鸭,生活十分惬意,并常常在夜静黄昏的时候,手牵手到广场散步,看着乡亲们快乐地在广场活动,他们由衷地感到开心,因为大家的这份快乐和谐中,也有他们的一份辛勤的付出。 帮扶张祥荣夫妇的殷海波说:“只要用心投入,哪怕是再小的事,他们也会记在心里,如果哪天真不让去了,自己也会像爱自己的长辈一样,常去走动和关心的。”(黄纯) 信息来源:德阳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