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雁江公司:扶贫路上开满“幸福花”

发布日期: 2019-10-17

  “谁需要新鲜鸭蛋的,今天带回。”“快过节了,大三妹农场出售一批土鸡,这批鸡是原生态乌骨鸡,欢迎大家订购!”……翻开王玲的朋友圈,几乎都是“代购”鸡鸭鹅的内容。

  王玲是国网资阳市雁江供电公司职工,去年7月,她和另外5名同事一起被派驻到到伍隍镇爆花村、盐井村、五里村开展扶贫工作。驻村后,王玲就成了一名“代购”,帮农户们销售农副产品,向朋友圈里的亲朋好友宣传这里的优质土特产。如今,一年多过去了,通过他们精准帮扶、各项惠农政策以及村民不甘落后的拼劲,村里发生了喜人变化。

title

  农网改造

        点亮村民新生活

  山村脱贫路,要靠电力来“点亮”。近年来,国网资阳供电公司持续加大农村电网升级力度,优先突出贫困村电网改造,确保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不因缺电而“卡脖子”。

  伍隍镇爆花村距离雁江城区约30公里,地理位置偏远,是典型的贫困村。2017年,雁江供电公司确定为爆花村的结对帮扶单位,共派出32名员工对爆花村贫困户开展一对一帮扶,派驻2名电力员工长期驻扎在该村,并在去年投入253.89万元农网改造资金对爆花村电网进行改造。

  改造后的爆花村一个社就是一个台区,缩短了供电半径,有效提升了电网供电质量和安全可靠性,老百姓日常使用抽水机、打米机和家用电器畅通无阻。另外,公司还大力开展“红细胞”志愿服务活动,在家家户户门前,张贴了“红细胞”用电服务连心卡,村民可通过“连心卡”上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解决用电和生活上的问题,“一对一”的贴心服务切实帮助到了各个贫困户家庭,及时为村民排忧解难,为扶贫工作架起了沟通桥梁。

  如今的爆花村不仅用电得到了保障,还安装上了光伏发电。驻村工作队队员曾勇介绍,2018年1月,光伏发电项目投入使用,到2019年3月,累计发电3万多度,截至目前,实现村集体产业收入1.6万余元。“这些收入就能为贫困户分红了,还能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

  以购代扶

        让贫困户的农副产品卖到“脱销”

  以往,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等原因,伍隍镇爆花村、盐井村优质的农副产品找不到销路,被“困”在大山深处;如今,王玲驻村帮扶当上推销员兼代购后,这些产品从销路不畅到供不应求。

  一年多时间,她帮助村民售出的农副产品数不胜数。而这些土特产的好品质也得到了朋友圈里亲朋好友的一致认可。“现在,发朋友圈后,大家下了订单,每个周一下午,我就帮他们带回城里。”

  这样一来,帮助贫困户打开了销售渠道,激发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充分调动了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克服他们“等、靠、要”思想,同时也解决了圈里朋友的购买需求,一举多得。盐井村村民余顺勇就是一位受益者。

  余顺勇一家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经济条件拮据,他靠着在工地打零工赚点微薄收入养家糊口,谁知,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他在工地上干活时因为一场意外事故,腿被压断,从此失去做重活的能力。

title

  经过一段时间痛苦挣扎后,余顺勇重新振作起来,开始思索如何发展养殖产业,摆脱家庭困境。2018年初,在王玲帮助下,他到安岳学习了养鸡技术,也在王玲帮助下办理了5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他不断摸索、尝试便开启了自己的养鸡生涯。

  养殖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不懂技术让他也吃了不少亏,不过幸好有驻村帮扶队员的鼎力相助,“他们经常到我们家来关心慰问,还请专业技术员给我们指导。”说到帮扶,余顺勇格外感激雁江公司帮扶队员帮他打开了销路。

  “现在还有700多只鸡 ,200多只鸭,按照市场价,预估今年可卖到接近20万。”他一脸兴奋。谈到以后的生活,余顺勇也是信心满满,“肯定越过越好,越来越有盼头!”

  集体经济

  盘活扶贫产业铺就脱贫富路

  如何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怎么让老百姓增收致富?离开后能够为老百姓留下什么?这是雁江公司驻村帮扶队员们一直记挂在心头的问题。

  经过一番思索,帮扶队员们决定因地制宜规划发展特色蔬菜种植、柑橘种植,采取贫困户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就近务工等方式,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10月14日下午,笔者跟随王玲来到盐井村种养殖基地,在里面务工的农户正在搅拌鸡食,“全都是吃的红薯、大豆、玉米,正宗跑山鸡。”再往下走,几名农户正在为沃柑储存有机肥,“2017年就开始种植了,预计明年有160亩挂果,亩产2000斤,价格按照2.5元一斤来算,可达到80万收益。”王玲介绍道。

  不仅如此,为了盘活村集体经济创收,雁江供电公司驻村帮扶队员们还费了不少功夫。队员们还多次邀请种养殖技术员到村上为种植户授课,实地解决防病虫害、测土配方施肥等问题,以此提高农民科技水平,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扶贫,不仅要扶物质,还要扶文化、扶精神。在盐井村文化活动室,笔者看到了一个“幸福超市”,这个超市带来的幸福感可不是一点点。在这里,村民买东西可以用“积分兑换”,而“积分兑换”又是村民靠自己的努力“挣”来的。

  笔者看到,超市货架上清晰标明了每一件货物的“积分值”,村民们每月进行一次兑换。“一分就是一元钱,爱干净讲卫生加一分;讲文明、搞好团结加一分……”王玲说,这样一来,大家的积极性明显变高,干劲十足,整个村更加和谐宜居。

  “让群众从精神上立起来,在生活上富起来。”这是雁江供电公司驻村帮扶队的初心。一直以来,他们不忘初心,通过点点滴滴小事履行自身职责,全力以赴帮扶,精准扶贫“电”亮百姓致富路,让扶贫路上开满了“幸福花”。(杨颜铭 王红鑫)

  信息来源:国网资阳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