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推动公司发展与文化建设融合共进,引导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员工争做优秀企业文化的传播者、倡导者和实践者,根据公司党委要求,公司党建部组织开展“旗帜领航·文润川电——文化大家谈”征文活动。 本次活动从4月中旬启动以来,得到了公司系统各单位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和积极参与,共计收到183篇征文,经过组织有关专家认真评审,评选出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20篇。现择优予以刊登,供公司员工学习借鉴。 有一种引领汇聚爱心、有一种能量点亮人生、有一种追求创造卓越,这引领、这能量、这追求,就渗透在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资阳供电公司发起的“红细胞”工程中。6年来,公司不断开展公益活动,向卓越服务转型。112家企事业单位、10万余名市民受到“红细胞”精神感召,自愿加入“红细胞”志愿服务联盟。人们说,“红细胞”让资阳成为一座温暖的城,“这城市有爱”。 “红细胞”传递正能量,激发机体活力 在资阳市迎接镇,“红细胞”在当地家喻户晓。“红细胞”志愿者服务队定人定时帮扶,免费为五保、孤寡老人服务。 在迎接供电所,厚厚一沓志愿者活动登记表恰似民生台账,记录着“红细胞”扶贫帮困、服务民生的活动轨迹。 2016年6月21日,迎接镇白马村热闹非凡,村民们期盼已久的变压器免费安装好了。从早上6点半干到晚上,“红细胞”没抽村民一支烟,没吃村民一口饭。看着清晰的电视,吹着风扇送出的习习凉风,村民们不禁笑逐颜开。 2018年11月6日,“红细胞”志愿者们走进独居老人袁桂容的新家。由于老人高度近视、视线模糊,电力“红细胞”根据老人需要免费为其新居进行电路改造、新装插座,飞龙电器“红细胞”则帮老人将旧房中的空调“搬”进新家。儿子失踪多年的袁桂容老人热泪盈眶:“谢谢你们,儿子不在身边我也觉得温暖。” “红细胞”志愿者李佳铭说:“我特别幸运自己在‘红细胞’这个大家庭里,大家都充满爱心,富有行动力。我们每个人是一个小的‘红细胞’,但只要我们都付出一点努力,就能汇聚成巨大的正能量,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初心。”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国网资阳供电公司副总经理龙辉认为,“红细胞”传递正能量,弘扬正气,辐射城乡,是“温暖的力量”。电力工作与“红细胞”相结合,形成常态,是电力服务另一种形式的延伸。 截至目前,国网资阳供电公司建立了“红细胞”示范岗50个、“红细胞”责任区40个、“红细胞”突击队10支、“红细胞”(志愿者)服务队60支,实现“红细胞工程”更广泛覆盖、更紧密嵌入业务,更加深入一线。 在国网资阳供电公司的围墙以内,“红细胞”激活了企业的神经末梢,唤醒了员工工作的激情和荣誉感;围墙以外,可以穿过城市的大街小巷、乡村的角落看到穿流于城市肌理的“红细胞”,这些小小的细胞里,盛满国家电网人的爱与热情,传承“有呼必应,有难必帮”的精神,传播服务理念,传播品牌文化。 “红细胞”联盟凝聚向善力量,阳光照进每个角落 2017年3月5日,资阳市雁江区老君镇龙星村。一场突如其来的面包车自燃事故让4岁的小雅涵脸部及双手被严重烧伤。高昂的治疗费用让小雅涵父母这对地道的农民夫妇茫然失措。 得知小雅涵的遭遇后,国网资阳供电公司“红细胞”志愿者第一时间伸出了援手。事故发生后4天,志愿者们将筹集到的第一笔治疗费用8145元送到了小雅涵的父亲徐荣富手中。志愿者还指导徐荣富夫妇开通了轻松筹,并通过微信群、QQ群等渠道将这一消息广泛传播。资阳市学雷锋“红细胞”联盟成员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响应自主捐款,为孩子捐献了30万元。 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2017年5月12日,在医院上演了红色温暖“空中”传递的一幕。 在一次与志愿者的闲聊中,徐雅涵的父亲徐荣富得知“红细胞”联盟单位同时在帮扶患白血病少年邓时豪的事情,就与妻子商量决定转赠部分善款给更需要帮助的邓时豪。徐荣富说,“社会帮助过我们,我们不能把这份爱心弄丢了。”而此时,他们自己的后续治疗费用还未筹够。对于女儿的后续治疗费,徐荣富则说,今后会拼命打工给孩子凑,“最主要的还是要教雅涵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以后回报社会。” 在“红细胞”志愿联盟的见证下,4岁的徐雅涵与父母一道,将联盟单位志愿者捐赠给她治疗的部分善款,转赠给更急需用钱救命的白血病男孩邓时豪,让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这次徐雅涵父亲主动提出转赠善款,本身就是一场‘爱的接力’,是用爱心对社会进行回报。徐雅涵的烧伤并未完全治愈,还需要后续治疗,这样的转赠行为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让人觉得十分温暖。“红细胞“联盟正广泛传播着‘这城市有爱’的初心与使命,也激励着受过帮助的人将爱心传递下去,以小爱汇聚人间大爱。 有呼必应,有难必帮。在“红细胞”联盟的援助下,一大批曾遭逢不幸的人得以从困境中脱离,甚至开启了别样人生:聋哑女孩萌萌去北京医院诊治,成了学校里的小舞蹈家;郭荣超夫妻先后患癌,却从贫困户变为了村里的致富领路人;孤儿姐弟小洁、小勇住进了儿童福利院,一下子有了好多“妈妈”;失去双手的向建忠成了“养猪大户”,成功实现了为家庭减负增收的目标;帮助抗战老兵核实身份,进行必要医疗救助;春节期间,开展预约用电上门服务,为返乡农民工建立24小时在线咨询业务,在火车站设立便民服务临时接待点…… “‘红细胞’志愿者的每一次的爱心义举,都让联盟各成员单位与广大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更加坚固。”国网资阳供电公司原总经理涂辉说。 到2019年3月20日,“红细胞”联盟已拥有112个成员单位、300余支志愿服务队、60余个品牌志愿服务项目、逾40万件记录在册的志愿服务事迹。“红细胞”联盟凝聚10万余名网络注册志愿者的爱心播撒全城,阳光照进每个角落。 常态化志愿服务,“红细胞”成为资阳温暖的城市名片 红细胞是氧气的载体,担负着将氧气送遍人体各个器官的重要使命。“红细胞”联盟则是爱心的载体,让成员单位和广大群众联系得更加坚固,将爱心送到人们的身边。 对需要帮助的人们而言,“红细胞”联盟志愿者是照亮生活的一道光。对企业而言,“红细胞”联盟志愿者是其减负发展的不竭动力。 2018年12月4日,资阳市学雷锋“红细胞”联盟全体会议召开。经会议讨论决定,2019年,“红细胞”联盟将采用季度集中行动与每月分散行动相结合的模式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月月有活动、季度有亮点、节点有高潮、全年不断线的工作格局。 2019年1月24日,“红细胞”联盟首场集中志愿服务活动在弘乐府小区和桂花井社区举办。该次活动以“邻里守望和美家园”为主题,结合新春主题加入了代拍全家福等服务,组织居民参与趣味活动,营造出喜庆祥和的迎春氛围。 “‘红细胞’联盟让全市的志愿服务活动有统筹、有计划、有效率地去开展。”资阳市文明办副主任李颖表示,资阳正处于创建文明城市的冲刺时期,而开展多种形式志愿服务活动的“红细胞”联盟,无疑是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中坚力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六年多来,“红细胞”自然而然在企业和社会的肌理中生长,其所带来的新鲜“氧气”,正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传递着社会正能量,传播着国网品牌形象。这些奔流不息的“红细胞”与群众需求深度融合,生发出更多的活力,将爱与责任输向更深、更广、更远的地方。(肖磊 王敏) 信息来源: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