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这座老电站内,没有一丝“老”的感觉,反倒是规范有序的厂区环境和现场管理让人耳目一“新”。 10月11日,笔者来到国网荥经县供电公司花滩电站,通往厂房的水泥道路干净整洁,低洼处见不到一块“水锅巴”。主厂房窗明几净,环氧树脂材料所做的地面干净清爽。墙壁上“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鲜红的标语格外醒目。身着灰色工作服的运行人员在水机保护屏前认真巡视,两台满载的发电机组发出“全力奔跑”的声音。 技改升级老电站迎来新发展 花滩电站距离县城8公里,1999年投产,装有两台1.25万千瓦的发电机组,是县境内最大的发电站和重要电源点。电站现有员工30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其余27人分布在厂房的四个班和大坝三个班。 长期以来,全站工作人员按公司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相关要求抓好设备和班组管理,在各项工作上积极争先创优。电站办公室陈列着满墙的帘誉,有省级、市级、县级授予的,有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工会建设、精神文明、爱国卫生等各方面的奖牌。 2011年,花滩电站以荥经县供电公司新加入国网雅安电力(集团)公司为契机,全面加强班组建设,按公司相关标准修编《设备运行规程》《防汛预案》《典型操作票》等规程资料,完善电站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练,基础资料统一分类归档,对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整改,经过努力,2013年顺利通过雅电集团考评,创建为四星班组。 2017年以来,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为导向,雅电集团小水电管理全面发展升级,水电集控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花滩电站于当年率先完成综合自动化改造,改造后的电站焕然一新,中央控制室内原有旧设备被一排崭新的监控电脑取代。 “现在水机房已实现无人值守,所有的运行参数都在电脑上实时更新,水机层和蝶阀层的情况在电脑上也清晰可见,开关室内的开关柜运行情况、大坝的水位情况也可以在中控室看见了。”站长陈炯高兴地向笔者介绍说。 花滩电站自动化改造前后对比 “将机组开启至热备用状态!” “已将机组开启至热备用状态!” 老员工孙久梅正在电脑控制屏上开展倒闸操作,她运用自动化设备将发电机组顺利开启。 “现在开机比以前简单多了,我们女同志都能轻轻松松搞定”。孙久梅说。 技改升级后,设备可靠性大幅提升,但花滩电站老员工们却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他们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和掌握新型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操作,为此,电站组织技术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编制出一套切合实际的操作规程,“一对一,手把手”地进行理论和实操培训,确保所有员工都熟练掌握运行操作要领。 花滩电站组织开展“一对一”实际操作培训 责任至上全力确保发电安全 “我运气还真‘好’,已经连续三年没轮到在家过国庆节了,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有阅兵仪式和许多欢庆活动,我们都是值完班后补看的。”花滩电站今年国庆值班在岗的肖山说。 花滩电站的员工都是倒班制,每逢节假日很难和家人团聚,但为保障全县百姓用上安全电、舒心电,他们默默守护在发电机旁。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在电站上班,最重要的就是扛好肩头的责任。 防洪是电站一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花滩电站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高85米,长174米,库容824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96万立方米,有3道表孔泄洪闸和1道中孔冲沙闸,全开最大下泄流量3600m3/s,大坝的安全可靠运行关系到电站及下游乡镇、县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花滩电站大坝工作人员攀上垂直狭长的扶手梯巡视水工设施 为确保电站的安全运行,电站成立了防洪抢险应急小分队,制定了详细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和有些电站不一样,在花滩电站,保障大坝安全运行有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保障廊道系统的正常运行。廊道系统三层式分布,通道近500米长,迂回于整个坝体之中。平时值班员每次巡视都要到廊道下面去检查电机、底阀、扬水管等设备的运行情况。 2015年2月18日,这天是大年三十,这个举家团圆的日子和保电工作的重要时刻,电站廊道排水系统出现故障,若不及时处理将影响大坝设备的安全运行。当时花滩电站的工作人员顾不得天气的寒冷,脱下厚厚的外套,穿上水裤,深入集水区域,将排水泵底阀拆除修理,然后回装,工作一直持续到大年初一凌晨。 “这样的故障,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处理,没有白天黑夜之分,直至廊道系统运行正常。”大坝的值班负责人杨有东说。 就是这样一群基层员工,在平凡的岗位践行党和电力人的初心使命,用自己朴实的行动为公司筑起安全发展的基石。(刘燕 熊德兵) 信息来源:国网雅电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