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公司:从“二八大杠”到百万“豪”车

发布日期: 2019-10-08

 

——看电力交通工具变迁

  祖国在发展,人们出行的方式也在不断更迭。从自行车到小汽车,从绿皮火车到高速铁路和飞机,现在的出行变得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快速。而在公司的各项工作中,交通工具的发展也带来了质量、效率的双重提升。

  贴立发和“二八大杠”

  “二八大杠”之所以得此称谓,是因为这种自行车的轮子直径是28英寸。上个世纪80年代,这种自行车无论是在城市的马路上,还是农村的土路上都随处可见。而时任建国县枣崖村(当时电力归属梓潼供电局管辖)村电工的贴立发,便有一辆陪伴了他多年的“二八大杠”。

title

  只要有路的地方,“二八大杠”几乎都能到达。1987年到1996年这十年的时间,贴立发就是骑着这两“二八大杠”行走在乡村的土路上。抄表收费、巡视线路、处理故障,那个年代贴立发一个人要管理枣崖村里所有的用电事务。

  那个年代,贴立发最害怕的就是阴天下雨,乡上到村里的路也是泥泞一片,自行车勉强能骑,到了村子里就只有走路了。

  2000年,武连供电所成立,贴立发调任至供电所工作。他的“二八大杠”也换成了一辆建设牌摩托车。有了摩托车,工作效率自然提升了不少。供电所还有一辆小卡车,到了用电宣传的时候,贴立发就和同事们开上小卡车,挂上宣传的牌子和大喇叭,在乡镇之间宣传用电政策、安全用电知识。

title

  扎西嘉措和“皮卡车”

  “皮卡车”,在扎西嘉措的眼中是“神车”,它不仅拥有强劲的动力,宽阔的储物空间,还有着不错的越野性能。

  2015年,公司无人机运检班还没有成立,刚刚入职的扎西嘉措便和老师傅们搭乘皮卡车穿梭于山岳之间。

title

  乡间土路、机耕道、甚至是陡坡,皮卡车都能承载着巡视人员到达线路巡视的位置。但输电线路往往架设于人迹罕至的山林之间,那里就算皮卡车也难以到达。

  2016年4月,公司无人机班成立,输电线路巡视工作有了新的变化。此时的扎西嘉措和同事们用皮卡差载着无人机穿梭在山岳之间,巡视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在扎西嘉措的眼中,无人机何尝不是一种交通工具呢?它将巡视人员的视觉带上了蓝天。

title

  段再友和“发电车”

  应急发电车一般为中型卡车,车上配备发电机组和电缆卷盘,在保电工作中,总是少不了它的身影。

  段再友对于应急发电车是再熟悉不过了,他和这辆价值“百万”的朋友一同“共事”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在段再友的印象中,应急发电车其实很少开启,因为在保电工作中,应急发电车往往是最后一道保障。

title

  科博会保电、高考保电、大型活动保电……段再友对于这个“大伙伴”的感情越来越深,因为虽然很少开启应急发电模式,但有了它,才安心。

  冷昌霖和“带电作业车”

  带电作业车,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交通工具,每一辆的价值都高达百万。到达作业地点时,四方支架将车体牢牢稳固,绝缘斗臂载着作业人员缓缓到达作业位置。

title

  对于有着24年带电作业经验的冷昌霖来说,绝缘斗臂车的出现,对于带电作业工作的促进,可不是一点半点的。从简单的带电解、搭头,到现在的四大类33项作业,冷昌霖觉得,有了先进的工器具和带电作业车,这些才得以实现。

  从“二八大杠”到各类汽车,交通工具的装备水平带来了电网运维和客户服务质效的全面提升。而未来,更具科技含量的交通装备还会促进公司各项工作再迈新台阶。(崔赫)

  信息来源:国网绵阳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