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一线员工】达州公司 程维强:援建路上勇担当

发布日期: 2019-09-25

  程维强,1999年从达州水电校毕业后参工到国网达州蒲城供电公司,在农网战线摸爬滚打了20年,现为蒲城公司峰城供电所安全员。20年来,他先后从事过农网线路维护、设计、施工,并参与藏区无电地区建设。今年6月,他又被选派到达州供电公司援建“三区两州”会东县配电网施工项目部,负责淌塘镇第8分包队伍施工现场管理。

title

  属地协调迎难而上

  “程工,村民地里不让立电杆,麻烦你过来看看。”9月1日,正在淌塘镇农网施工项目部忙活的程维强接到白龙村施工队负责人求助的电话。放下电话,程维强二话不说就往白龙村6组赶去。哪里有施工现场,哪里就会有协调,程维强的工作就是这样,每天不是在协调就是在去往协调的路上。

  经过30分钟奔波,程维强来到施工现场,经过询问得知,先前规划的电杆位置与村民柏昌平后期计划修建的烤烟房址发生冲突,如果不及时协调,电杆将会偏离设计,整个线路走向都得改变,这样将增加工程量和施工难度。

  在现场,程维强发现不是村民不理解,只是他的地与邻居的地只是一沟相隔,如果不在电杆位置修建烤烟房,就会占用邻居的地。程维强立即找来他的邻居,苦口婆心进行一番深度沟通后,邻居最终同意他的烤烟房可以占用自己的土地,柏昌平也答应不会再为难施工队伍。

  门前不让过线、坟前不让立杆、线路通道砍伐受阻……每天的施工现场总会遇到各类问题需要协调解决。每当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程维强都是第一时间迎难而上。其实这些问题对有着多年农网施工经验的他来说都不算太大的事儿。“做协调工作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多数村民都是能够理解和支持。”程维强平静地说起了日常工作中的一些感受。

  在开展属地协调工作中,程维强十分注重与当地政府、供电所及村委会加强工作联系,能自己现场协调的就及时处理,对施工现场中自己难以协调的事情,他都梳理在册,并在关键时刻及时借力化解。

  “程维强在开展电力施工协调工作中,很多时候能够站在村民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就减少了一些对立矛盾,村民也非常支持他的工作。”下村村支部书记黄照成对程维强的协调工作非常认同。

  现场管理一丝不苟

  “师傅,电杆之间的接点要焊出鱼鳞纹,不准用焊条和钢丝填缝,要确保焊接点的稳定和牢固。”9月15日,在大田坝村二组,程维强要求正在焊接电杆的工人严格按工艺标准焊接电杆。在做好现场协调,确保施工进度的同时,程维强每天还要奔波于各工施工现场督查安全管控,抽查工艺质量。

  会东县淌塘镇第8分包队伍目前共有4支施工队伍,技民工共70多人。与其他分包队伍不同的是,这支分包队伍中三支分别来自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四个省份,队伍施工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

  “施工队伍虽来自不同省份,但工作要求和标准必须一个版本。”程维强说,每个施工队伍现场施工作业时,管理人员到岗到位、现场安全管控措施、工艺标准质量等必须按照“三区两州”会东配电网工程施项目部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

  在程维强分管的第8分包队伍里面,一些施工队自以为做过多年农网工程,有时喜欢凭经验做事,没想到都在他这里却过不了关。每天到现场,程维强随身都带着《农网典型施工工艺图册》等相关技术标准手册,跟施工队交流话不在多,一切按本本上来就行。今年7月,在下村村5组,一支施工队图省事将螺栓型线夹用在绝缘线路上,自以为在偏僻的山林里不会发现,结果还是被细心的程维强在现场巡查时发现。施工队负责人开始也不服气,程维强拿出随身携带的“法宝”给他对照翻阅后,施工队负责人心服口服,在多花了6000余元施工费买到教训后表示,以后再也不敢擅自随意施工了。

  程维强说,随着村民烟叶采摘结束,立杆、放线等施工作业将全面展开,现场工作点多面广,管控压力较大,不管再苦再难,自己都将牢记此次援建使命,按时间节点和工艺质量要求,安全高效完成淌塘镇6个村1800基电杆、150多千米高低压线路、47台配变台区的新建工程,确保优质电能早日助推彝区百姓脱贫致富。(王鸿基)

  信息来源:国网达州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