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黑夜里的“点灯人” ——点亮一盏心灯/燃烧漆黑的夜色/十年青春终不悔/回首刹那是永恒

发布日期: 2019-09-16

    芙蓉花开不夜城,风雨兼程又一程。”爱一座城,为一个人。点一盏灯,亮万颗心。

  十年,国网四川电力“连心桥”党员服务队秉承“有呼必应、有难必帮”的承诺,走街串巷、善小而为,在黑夜里亮起一盏灯,照亮了上万人回家的路。

 

title

  刘虎,2009年加入国网四川电力“连心桥”党员服务队,目前系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城东供电中心成华供电营业所“连心桥”网格客户经理。同事叫他“虎子”,妻子则半开玩笑地,叫他“刘雷锋”,因为他最爱干的事儿,就是帮助别人。无论谁身陷困境,即使是街头乞丐,他都忍不住要去帮一把,不知不觉竟成习惯。他说,这份善小的源泉,既来自家族,也来自党员服务队的文化传承。

  无条件的爱——生命之初

  1986年3月13日,刘虎出生于重庆市北碚区,外婆出生于书香门第、知书达理;外公帅气儒雅,为官清廉。成长中,影响刘虎成长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身为实干企业家的母亲,一个是善良贤淑、终生未嫁的姑婆。

  姑婆刘春英系江南女子,说江苏话,虽驼背残疾,但面容和善,特别爱笑。姑婆从江苏来到重庆时,刘虎还是嗷嗷待乳的“虎娃”,而当她离开时,刘虎已经长成了一个玉树临风的帅小伙。姑婆从小唤刘虎“虎娃”,而刘虎叫姑婆“姑奶奶”。

 

title

  “姑奶奶的善良,是骨子里的。”姑婆无条件的爱,以及她的善良、热情、待人接物的慷慨大方,对幼年的刘虎,影响至深。

  “从小到大,都是姑奶奶照顾我,生活里的一切都离不开她。参加工作后,每年过年,只要不值班,我都会回江苏老家去看望她。姑奶奶有风湿,听说狗皮毯子对风湿有很好的效果,我就托人找了一张,寄给她。”姑婆88岁离世,最后那段日子,刘虎一直陪伴着她。

  而母亲罗四美,作为八十年代媒体聚焦的重庆市十大女强人之一,自小就教会了他积极乐观、勇敢独立与自力更生。母亲和父亲白手起家,“下海”创业,从小打小闹的雕塑艺术到开办粉笔厂、挂面厂甚至物流产业;从街头小餐馆做到市区大酒楼……逐一尝试,创业之路十分艰辛。母亲经历了无数坎坷,但回首来时路,从不曾忘记“初心”。重庆北碚文星湾大桥的捐建功德碑上,还刻有她的名字。母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更教会了他,要懂得感恩与回报。

  “敲钟吃饭、到点下班。”母亲也常念叨。高中毕业时,刘虎考上了两所学校,一是警校,一是电校。母亲认为虎娃“心太软”不适合当警察,倒是特别赞同他去电校学一技之长,过上按时上下班,按时吃上饭的生活。只是没想到,儿子工作后,“按时”却难以做到,供电抢修结束后,常常已是次日凌晨。

  “先找窝,后找锅。”刘虎大学毕业时,肩背大登山包,人生第一次远行奔赴成都工作。母亲十里相送,递给他三千元,说了这一句话。这句话,刘虎印象极其深刻,并在刚刚起步的生活中迅速得以“验证”。

  “参加工作那会儿,工资几百元,我就和同事合租了老旧小区的一间公寓,不大的客厅里,铺了五个地铺。有天深夜醒来,发现一只老鼠就站在自己手里。”刘虎回忆道,这样的日子,大概有半年吧。那些日子,生活中的每一个点滴,都在“磨砺”他的心志。

  “还有人比我更艰难。”就算那时生活充满酸涩,但刘虎也没有忘记,那些比自己更“苦”的人。在党员服务队所服务的海椒市社区,有位病重的郭大妈,是个七十高龄的残疾人,独居的小屋,十分破旧狭窄,只能称之为“过道”。刘虎发现后,眼眶马上湿了,想起了同样身有残疾、一生独身的“姑奶奶”。于是,他悄悄塞给了老人100元。之后,每一个月,他都会从微薄的薪水里拿出一部分钱来,给老人买米、油、水果等生活必需品及治疗药品,直到老人离世。

  善小传承——珍贵的礼物

  “微笑的孩子,永葆一颗赤子之心。”今年33岁的刘虎,属虎,安静时淡定内守;行动时虎虎有劲;微笑时如沐春风,方圆两米内的气场氛围,都令人感到非常的友好舒适。无论是同事,还是客户,都对他那极具感染力的微笑印象特别深刻。

 

title

  成华供电营业所所长苏奉彬这样评价他,“憨厚诚挚,行动迅速,是一个随时都面带微笑,心态特别好的小伙子,也是所里“顶竿竿”(首席之意)的技术骨干。”

  同事韩岭锋这样评价他,“全心全意帮助别人,特别有大局观。为人自然大方、做事热情认真,说起话来侃侃而谈,才思敏捷,遇事随机应变。一个有能力、优秀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快速胜任自己的工作,并从千万人中脱颖而出。”

  而刘虎却说,“我的工作其实挺平淡的,没什么大起大落,刚工作时也觉得枯燥乏味,但从前辈们的身上,慢慢觉得,能把一件普通的事坚持下来,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比如王国明师傅,他从2002年成立之日起就加入公司‘连心桥’党员服务队,再到2018年初我们一起进入城东供电中心担任‘连心桥’高级网格客户经理继续服务社区,17年如一日的坚守,让他成为了城东党员服务队的一面领航旗帜。”

  “有呼必应、有难必帮”,对刘虎而言,既是一份温暖的承诺,更是一份代代相承的“初心”。自2009年,刘虎进入党员服务队,至今刚好整10年。10年间,他做的事情,正是17年来622名党员服务队队员都在坚持做的“小事情”:社区电亮“黑楼道”,孤寡老人一键连通“爱心闪灯”,勇赴“前线”抗震救灾、精准传技服务为民……回顾十年历程,他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是自己和另一名党员服务队队员24小时值班中,半夜接到户表抢修工单直到凌晨一点结束抢修恢复供电,回到驻地又累又饿,泡好方便面还没来及吃,又接到新的户表抢修工单,熬了个通宵,直到天色蒙蒙亮才结束工作。通电后,社区一位七旬老人心里十分感激,一定要请他们吃早饭,还坚持把他们送到小区门口。

  刘虎说,谁都有自己要面对的难题和命运,无论自己还是他人。唯一不同的是,是勇往直前还是冷漠以待。在他,是把所有的艰难或挑战都当作人生的必修课,把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当作帮助自己修为的“助力”。

  十年,每一步,他都走得稳稳的,以踏实肯干工作作风、低调谦逊的人格魅力、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十年风雨,一路走来,当初那个“内在柔软”的翩翩少年,如今更多了一份稳重平和。而这份平和的心态,这股十年坚持的韧劲,这个善小而为的传承,在他,是从事十年供电服务最为珍贵的礼物。

  刘虎档案:十年善小温暖承诺

  “能把一件普通的事坚持下来,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刘虎,党龄11年。生活中,他爱读书,爱旅行,爱骑摩托车,爱家人,也爱世间万物。他喜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呼必应,有难必帮”,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不改初心,只为兑现这句温暖承诺。

 

title

  2009年7月,从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气专业毕业后,刘虎进入国网成都市锦江供电公司工作。经过三个月轮岗实习,他正式加入国网四川电力成都“连心桥”(锦江)共产党员服务队,在刘源、王丛亮、王国明等前辈的带领和影响下,开展扶贫济困、慰问特困户、关爱弱势群体等社区服务工作。凡事他主动请缨,冲锋在前,一干,就是四年。

  2013年,伴随党员服务队职能的转变,他被抽调到户表抢修队伍,练就一身过硬的抢修技术,继续践行“有呼必应有难必帮”的服务承诺,始终保持客户服务满意率百分之百。一干,又是五年。

  2018年,伴随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城区改制成立城东供电中心,他被抽调到成华供电营业所,担任“连心桥”高级网格客户经理,主要负责保和街道办、和美社区的网格化供电服务工作。期间,他不断优化居民客户的用电体验,强化辖区的营商环境改善,实现供电服务零投诉,和美社区成为国网成都供电公司“连心桥”用电服务示范社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黑夜里亮起一盏灯,是梦想,也是初心。光芒闪耀处,是一个人的灵魂。(陈红梅)

  信息来源:国网成都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