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牵绳通过“一牵六”放线走板连接着6根子导线在漫天星辰的夜空下缓缓前行,随后对讲机中夹杂着风啸声传来“大牵慢速牵引,高铁监护人员注意线路高度,走板马上过G1127滑车”的喊声,所有施工人员怀着激动的心静默的等待着,接着牵引场对讲机中又传来了胜利的呼喊声—“大张制动,大牵停机,张牵两场准备锚线”,所有人员心中大石头终于落下。 9月8日凌晨3点08分,750千伏河西电网加强工程甘1标段在夜间施工的高铁段导地线展放终于完成,兰新高铁放线段也是甘1标段最后一个放线区段,标志着750千伏河西电网加强工程甘1标全线贯通。 深化现场管控,落实十二项配套政策 河西加强工程于2019年1月8日开工,计划于2019年9月15日建成投运,新建铁塔131基,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统筹部署,充分结合十二项配套政策,精细化开展现场各项工作管理布控,做实、做优项目管理工作,为工程安全高效推进奠定基础。 “戈壁滩昼长夜短,长期高温,项目大部分施工作业点都要遭到8个多小时的爆晒,就算已经做好了防晒工作,但几乎每个人都还是被晒掉了一层皮。”河西加强工程施工队长巫恒说。在这片苍茫的戈壁滩上,施工人员面临着风沙,烈日等多种恶劣气候的挑战。国网四川送变电紧紧围绕十二项配套政策,严格落实基建改革,着力为项目推进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办法,助力工程建设高质量开展。 为解决现场人员管控问题,国网四川送变电通过社会化用工补充渠道,补充急需技术技能人才,为项目队伍组建提供人力支撑保障,解决艰苦地区人员紧缺的问题;同时建立面向一线的薪酬激励机制,推动人员向一线流动,实现精准化奖罚制度;在施工现场采用“人工智能识别违章”、球机以及单兵等设备,全方位实现对现场施工的实时监控,提升各层级的工作质效和执行力;通过劳务分包人员和施工单位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方便沟通解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关注员工思想动态,确保在工程有序推进的同时保持团队的和谐稳定;建立量化考核机制,推动“关键人”责任落实,以人对点,有效管控作业关键点,做到“谁负责,谁管理”,以此加强作业层班组建设,落实对作业现场的安全质量精细化把控。对于分包队伍,逐步培养其成为业务精英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之成为长期稳定的劳务支撑,同时对其进行约束,每月项目部要对其进行考核评价,建立奖惩制度,以“三表一单”的形式体现出来。 机械化作业全覆盖,高效率、低风险 “一马平川的戈壁滩可能适合开展全机械化施工。”开展前期跟踪调查的项目经理祝悠然说道。河西加强工程全线位于酒泉瓜州境内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在反复多次的查勘施工现场后,项目部利用收集到的查勘数据,考虑地形地貌、运输条件、作业环境等多种因素,因地制宜,确定实施高效的施工方式——各工序机械化作业。 戈壁运输困难,气候恶劣导致人工效率大大降低。为确保工程施工顺利推进,项目部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基础开挖使用挖掘机作业,基础采用商砼车浇筑,采用不同吨位的流动式起重机进行铁塔的分段组立,放线阶段采用常规的张力架线方式对导地线进行展放等各种机械化作业,最大程度减少人力投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有力保障了施工安全其中,流动式起重机组立铁塔施工,采用不同吨位的吊车进行塔腿、塔身、横担吊装三部分段铁塔组立,对应配置三个班组配合吊装,同时每个班组配置一台不同吨位的吊车,以此循环完成铁塔组立,组塔效率得到了较大提升。此方法有效解决了川内传统组塔施工进位困难、高处作业量大、易受大风扰动等缺点。 青年团队建设扎根一线,增添活力 “我虽然年轻,但我敢拼,我的时间余绰绰有余。”这是项目部安全专责赵远富朋友圈的一句话。河西加强工程施工项目的项目经理、安全专责、技经专责均为90后。他们用青年人敢于拼搏、善于学习、充满活力的热血激情,忘我投身于这片寂寥的戈壁。该工程从去年寒冬开始到今年酷暑结束,面对自身现场施工经验的问题,他们时常驻扎施工现场,不断向现场老师傅请教学习,将自身的学识与现场实际工作相结合,把理论付诸于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创新工作方式,利用大数据时代的特性,共享资源、分享经验,切实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川送铁军“传帮带”精神,在项目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继续汲取前辈们珍贵的经验,同时帮助新员工共同成长。全力推进建设的同时做好项目职工可靠的后勤保障,构建了一个和谐共进的项目团队。 据悉,该工程目前正在进行运行单位瓜州站的交接复验收,预计于9月15号正式投入运行。 工程链接:750千伏河西电网加强工程甘1标,起于敦煌500千伏变电站,止于莫高500千伏变电站,线路全长62.518千米。本工程建成后可将河西750千伏电网西向东输电能力由560万千瓦提高至800万千瓦,东向西输电能力由180万千瓦提高至600万千瓦,为酒湖直流持续平稳送电和解决新能源外送瓶颈提供重要的支撑保障,也为甘肃省利用新疆天中直流、吉泉直流以及青海至河南直流通道输送新能源创造良好条件,助推甘肃脱贫攻坚和民生经济发展。 信息来源: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