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集水电站,位于四川泸州市泸县福集镇大滩,地处玉蟾山下、濑溪河中游,是新中国成立后泸县建成发电的第一座水电站。这座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大跃进”时期的水电站,历经风雨,一路走到了新时代,至今仍在发电。 自力更生建电站 福集水电站距离福集镇2千米,距离泸州市区33千米。1958年8月,在列入筹建项目后,泸县县委决定动员全县力量自力更生兴建福集水电站。1958年11月,福集水电站土建工程动工,抽调农村劳动力组成施工民工团,施工高峰期上阵民工达2900余人。电站于1960年2月建成。修建引水渠长度960米,厂房面积129.6平方米,拦水的卧式砌石连坝长度102.3米,平均高度3米。 福集水电站最初装机一台,容量为1360千瓦,1960年4月25日并入电网,6月正式发电运行。1985年,经扩建,增加2号机组、容量为1000千瓦。向泸县福集、牛滩等20余个乡镇及邻近的富顺县古佛等3个乡镇供电。 电站变迁结渊源 几十年来,福集水电站也几经变迁。1962年春,四川省水电厅决定将福集水电站划归泸州发电厂(现四川泸州供电公司前身)经营,福集水电站更名为泸州发电厂福集发电所。1979年3月,福集水电站又交由泸县水电局管辖。之后,又经历了几次资产易主的过程。 历经五十余年沧桑,今天,走进福集水电站,建站伊始的木制压力管道早已更换为直径两米的压力钢管,老机组于2015年更新换代,当年修筑的拦水坝也随着2012年濑溪河水闸的投运而退出历史舞台。电站装机仍为两台台,容量3250千瓦,10名员工担负着这座老水电站的发电运转。受制于来水因素,目前电站年发电约在1200万千瓦时左右。 当年建设的引水渠、引水前池、青砖黑瓦的厂房依然在用,防空洞、招待所、单身宿舍等设施,虽然变得老旧,却记录着早年的模样,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今生难忘电站情 49岁的雷浩武,目前系福集水电站站长,1989年参加工作起,他就在这里工作,至今已经整整三十年。雷站长精气神十足,相当健谈,介绍起电站的各类设施,真的如数家珍。 今年83岁高龄的泸州供电公司退休职工赵天枢,就曾是福集水电站建设时的亲历者之一。现在,由于年事已高,多种病痛缠身,记忆衰退,无法准确回忆起当时建设电站时更多的具体细节。解放初期毕业于电力中等专业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他,在福集水电站建设期间,就参与了水电站拦水坝、厂房等基础设施的施工管理重任。赵老先生还指着自己的左耳说,当年建电站时,左耳就因开山放炮受到影响。 福集水电站,承载了泸县在新中国成立后电力发展的荣光,以及泸县人民盼电的热切愿望。斗转星移,随着近年国家电网引入泸县,泸县电网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压等级从当初薄弱的35千伏升级到110千伏、220千伏。农网改造也正如火如荼地在泸县大地多点开花。不久以后,又一座500千伏变电站还将落地于泸县这片广袤的土地。泸县电网,继续展开着提档升级的崭新诗篇。 在巍巍玉蟾山的怀抱里,在日夜流淌的濑溪河畔,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福集水电站,如同一位功勋卓著的前辈,也如同大电网中的一朵美丽小花,水轮机依然不知疲倦地运转,清洁的电能依然从这里温和流淌,流向百万人口的泸县,继续造福着这里的城乡百姓。(张跃) 信息来源:国网泸州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