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安州 谢辉:十年陪伴路 扶贫励志行

发布日期: 2019-08-16

 

title

  2015年1月,落地实施习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正式开启,为此开启了中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关键时期。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方针,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方法正在神州大地指导和推进着中国的脱贫进程。

  然而,对于扶贫工作,在国网绵阳市安州供电公司黄土供电所所长谢辉身上,早在2009年就开始践行。这只是一名普通党员的责任担当,一名普通企业员工的仁爱之心,一名普通公民的友善之心。2018年被省公司授予“文明新风”荣誉称号。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让全国乃至世界记住了中国的勇敢团结、自强不息与艰苦奋斗,展现出的大爱精神、付出精神和人性光辉无不感动着每一位中国公民。“团结互助的伟大民族精神让我想到了我应该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构建志愿帮扶,奉献善小关爱,用爱点亮百姓的心灯。2009年5月,通过社区搭桥,谢辉与社区的3户贫困户建成了帮扶关系。“当时不叫扶贫吧,只是对结,我也是感觉自己多了一份责任。”对于当时的初衷,谢辉并不把这叫做扶贫。

  社区街道的王斌一家,是勤劳朴实的退职工人,户主王斌患病后身患残疾,震后房屋失修,长期的医药费、儿子的学费像几座大山一样压得王夫人喘不过气来。过节的物品慰问、夏季的凉被、冬天的毛毯子、生活上的鼓励……这些年,谢辉一直陪着这个家庭。

  苏阿姨,成都下乡“知青”,是爱让她选择留在了农村。苏阿姨的丈夫长期患重病,大女儿患有先天性智障,苏阿姨还要供养小女儿上大学,家里仅靠苏阿姨的补助生活,十分困难。生活的不易、精神上的压力将这个本够坚强的女人折磨得有时快要崩溃。结对后,谢辉定期看望苏阿姨,一起吃饭拉家常。在外人看来,谢辉既像朋友又像一个女儿一样与苏阿姨一起搀扶前行……

  “对于苏阿姨,我更像是在和她交朋友,倾听她对生活的感悟、见证她对生活的诠释,她面对生活的坚强意志深深地感染着我,让我对生活和工作倍加珍惜与努力。”谢辉说。

  衡大爷,早年街道清洁工,场镇“美化师”。在谢辉的记忆中,衡大爷几十年来如一日,为了营造舒适的环境他每天起早贪黑忙碌在场镇的大街小巷,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全部精力。“劳动最光荣,我尊敬每一位劳动者。但是很遗憾,对于衡大爷我看望次数不多,后来他走了……”

  对于扶贫,谢辉一直不认为这些是扶贫。“我只是有幸和他们之间多了一份亲情、多了一份牵挂,我们是以彼此的鼓励让大家走好每一步。”对于每一个家庭,谢辉都有深厚感情。如今,王斌一家小百货生意稳定,王斌身体也还可以,在室内借助工具可以自行行动,儿子也已大学毕业在外就业,一家三口生活很温馨。苏阿姨的所有付出和期盼也变为现实,智障的大女儿病情基本稳定,孙子的成绩是镇上中学年级第一名;小女儿也顺利大学毕业,在重庆某医院工作。

  所有的付出都有收获,所有的期盼都有美好的结局。如今,谢辉的“扶贫”已不再是物质的问题,而是她与每个家庭之间陪伴之行,十年陪伴路,扶贫励志行。(张久星)

        信息来源:国网绵阳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