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9时42分,220千伏广都至核桃村一回线路成功投运。标志着2010年就取得可研批复的黄水至核桃村220千伏线路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从2010年至2019年,是什么样的困难阻挡了建设的步伐?是多么重要的项目让建设者从不言弃?如何努力才让蹉跎十载的线路成功投运? 时光回到2010年。那一年,经过立项、论证,黄水至核桃村220千伏线路作为成都主城区西南方向电力输送大动脉,取得了可行性研究批复,并于2012年取得初步设计批复后具备开工条件,初步设计规模为33.8公里架空电缆混合线路,途经双流和武侯区,总投资30954万元。 正当电网建设者们准备撸起袖子开工的时候,城市的快速发展逼着地方规划一变再变,原定的建设通道另作他用。2012年至今,线路路径红线仅较大的调整就多达8次,主要有黄水站出线至成新蒲快速路段架空改电缆下地、沿成新蒲快速路段向外移75米避让规划铁路、避让彭镇葡萄园和部队雷达区域、迁改路径冲突的都侯一二线、绕城高速段架空线路改下地建设等。 规划路径的每一次调整,都需要设计单位从新现场查勘、重新设计,地方规划委员会确定通道红线,几经周折,最终造成工程规模变化和投资缺口巨大,房屋拆迁量由最初的4.1万平方米激增至近10万平方米,加之期间成都房价大幅上涨,给沿线房屋拆迁带来极大困难。经市政府层面十余次协调督导,工程前期推进举步维艰,无法开工建设,一度面临被取消。 一边是迟迟无法动工的电力进城大动脉,一边是不断上涨的用电需求。2010年到2018年,成都的常住人口从1404万人增长到1633万人,GDP从5508亿元增长到15342亿元。黄水至核桃村220千伏线路主供的武侯区、高新南区、双流区又是成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 用电需求迅猛增长导致相关主变、输电断面长期重载运行,电力供需矛盾在迎峰度夏期间尤为突出,甚至不得不采取有序用电措施。以2019年为例,结合四川省气象台天气趋势预测、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及成都地区负荷增长态势,预计2019年夏季,成都电网最高负荷将达到1350-1420万千瓦(含天府新区),同比增长7.9%-11.8%,电网将呈现出“总体平稳、局部受限”的特征,其中高新南区、双流等部分区域受限于220千伏、110千伏配套电网发展滞后,造成有电送不进的窘境。 黄水至核桃村220千伏线路工程成为化解这一难题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500千伏双环网的正式建成,成都主网的供电能力进一步增强,但区域“卡脖子”现象仍然存在。黄水至核桃村220千伏线路将开π进500千伏广都变电站,形成广都变电站出线4回,主供220千伏黄水变电站、核桃村变电站。按每条线路输送30万千瓦负荷计算,该工程完全建成后,将增加120万千瓦输送能力。 对电网和经济社会发展如此重要的项目陷入停滞,是电网企业和地方政府不愿意看到的局面。2018年8月,成都市长罗强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谭永香共商成都电网建设大计,黄水至核桃村220千伏线路工程的推进成为会议的重点,双方确定全力推动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想方设法让项目落地成为成都市委市政府、国网四川电力、双流区委区政府、武侯区委区政府等相关单位的共识。 自此,黄水至核桃村220千伏线路工程建设进入了快车道。成都市相关部门、各区县全力为线路工程保驾护航,将工程现场推进、沿线房屋拆迁工作列为重中之重,国网成都供电公司组织精干施工力量,催促物资到货,确保广都至核桃村220千伏线路在夏季用电高峰来临前投运。 施工期间,成都供电公司总经理刘勇率队到工程关键节点了解施工难点,指导相关单位协同配合优化施工方案,确保项目按时建成投产,并和双流区委区政府协调工程推进事宜。政企双方参建单位都认识到黄水至核桃村线路工程是缓解用电紧张形势的关键,一致发力推动,线路施工与沿线拆迁工作得以同时开展,全力保障了黄水至核桃村线路按期分步投运。 负责线路建设的建管、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落实公司部署,精心策划、通力配合,将基建改革12项配套措施落到实处,严把安全质量关,保证工程又好又快建设。运维单位提前介入验收,确保项目建成后第一时间发挥重要作用。 据成都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相关人员介绍,黄水至核桃村220千伏线路工程投运后,极大改善了成都电网结构,提高了500千伏广都变电站下网能力,缓解了500千伏尖山变电站主变长期重载情况。更为重要的是,该线路满足了武侯区、高新南区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使得片区电网在迎峰度夏高压下,获得了腾挪空间,有力提升了供电可靠性。(谢勇) 信息来源:国网成都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