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金黄花田种出“黄金”

发布日期: 2019-07-18

 

  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围绕国道G350打造的万亩油菜花田在7月迎来了盛开的景象,万亩花田在阳光的照射下像金黄的波浪在翻滚,搭配上高原独有的蓝天白云和青山,美不胜收的风景吸引广大游客和新闻媒体的关注。

title

  以花为媒 打造旅游名片

  7月14日至7月16日,为期三天的“第三届安巴农耕文化旅游节”在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举行。“安巴”在藏语里是五月的意思。藏历五月是高原的黄金季节,青苗茁壮、春暖花开。道孚县协德乡的万亩油菜花田也在此时盛开,“安巴节”和油菜花美景的结合,吸引了上万名游客前来游玩。

  超级越野、歌舞表演、民俗表演……历史悠久的“安巴节”活动精彩纷呈,在各个活动的场地都能看到身穿制服的电力工作者,他们为了让游客和当地百姓安心享受活动带来的乐趣,全程为活动保电。

  道孚县文化旅游局的员工,也是“安巴节”闭幕式总导演千小红对道孚供电公司的服务态度的赞不绝口:“供电公司的服务没话说,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电力保障,还主动帮我们检查音响、舞台设备,活动的成功离不开他们的鼎力支持。”

  “为了此次活动,我们提前1个月与政府联系,制定了详细的保电方案,开展线路检查,还提供了应急保电车辆,确保活动现场万无一失。”道孚县供电公司运检部主任马晓辉说。

  上万名游客的到来,带火了协德乡这个小山村的乡村旅游,民宿、餐馆、卖农产品的老板都赚得盆满钵满,在充足的电力保障下,游客们也都尽兴而来,乘兴而归,来自成都的游客张小诗在油菜花田里拍了美照和抖音,晚上回到民宿上传到朋友圈,引得朋友们纷纷点赞,张小诗说:“这是我第一次来甘孜藏区,来之前还担心这里比较偏远,条件会很差,没想到这里的民宿和城市也没什么区别,各种电器应有尽有,wifi也很给力。”

  依托着油菜花田和充足的电力保障,协德乡的百姓纷纷开起了民宿,生意也是红红火火。油菜花已逐渐成为道孚的旅游名片,激活乡村旅游的发展动力。

title

  以籽制油 富了百姓口袋

  油菜花不仅是一种观赏性植物,更是一种经济作物,菜籽油这种我国主要的食用油,就是取自油菜的种子。

  协德乡街村作为道孚县种植油菜花规模最大的行政村,全村种植面积达到4000余亩。在政府的扶持下,全村300多户居民,家家户户都种植油菜,油菜的种植和加工,也让街村脱贫致富。

  “油菜籽的亩产大约在300斤至400斤,3斤油菜籽能榨1斤清油(当地人把菜籽油称为清油),每斤清油能卖10元钱。”街村的老村长多吉次登兴致勃勃地算着这一笔账,“以前种植青稞,亩产只有一二百斤,每斤只能卖1块钱,种青稞的土地种1年还得歇1年,种油菜比种青稞效益高多了。”

  2016年,国网甘孜供电公司出资279万元对协德乡进行农网升级改造,新建10千伏线路12.45公里,新增10千伏配变3台,新建低压线路3.93公里。

  2017年,街村村政府出资,在村里新建了一个榨油厂,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榨油,不用跑到20公里外的八美镇上去了。“村里用电方面没有问题,我们这个榨油厂的机器也带得动,有了这个厂,我们就能实现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一条龙,村民的生活会更富裕。”多吉次登对街村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每年的10月和11月是作坊的生产期,每到这个时候,作坊里的搅拌机、炒制机、榨油机、过滤器都是全天24小时候全功率工作,厂房里飘出的阵阵油香也让百姓闻到了幸福的味道。而每到这个时候,也是道孚县供电公司忙碌的时候,为了让作坊安全、安心地运转,他们定期对线路和设备进行检查,还要对工人进行安全用电知识宣传。

  “现在我们只有一台榨油机,不能完全满足全村的榨油需求,我们打算今年或者明年再新添两台机器,现在不愁电力供应不上,我们要扩大规模。”多吉次登说。(黄丽)

  信息来源:国网甘孜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