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国网人宣讲】李 明:电力天路上的川送铁军

发布日期: 2019-07-11

 

 title 

电力天路上的川送铁军

报告人:李明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李明,来自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今天,我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给大家讲讲战斗在藏中联网这个超级工程中,川送铁军挑大梁、云端之上筑天路的英雄故事。

  藏中联网,一个迄今为止最具挑战性的高原输变电工程落地西藏,这条云端上的电力天路再次召唤我们这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川送铁军。2017年4月,4000多名铁军兄弟迅速集结,在前方建起了“红色阵地”,挑起了“两站两线”四个标段的施工重担,成为了整个工程施工任务最重的铁军队伍。

  我们的兄弟刘文锦,是线路包9段的项目经理。他和工友们所参加的怒江天险跨越段,位于318国道上被称为魔鬼道路的怒江72道拐附近,是藏中联网工程中施工条件最凶险的路段。任务是在海拔4000到5000米的陡峰上组立百吨重的铁塔,架设千吨重的跨江银线,在怒江上空画出一个大大的V字。

  那里,有一道必须穿越的峭壁,坡度达到了70度。上面经常刮着十级以上的大风,头上有随时滚落的飞石,脚下是奔腾呼啸的怒江,稍不留神,跌落下去,就是粉身碎骨。

  出于环保和安全的考虑,不能修筑施工便道,兄弟们决定在怒江边的绝壁上用脚手架建一个钢梯用于施工人员上下班通行。

  70度的陡坡上,刘文锦带着30个兄弟,一个一个的站定位置,绑好安全绳,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一点的搬运材料,一级一级的搭建钢管,一个一个的紧固扣件,冒着高原的寒风和落雪,花了60天,用了3万多根钢管和20多万个扣件,修建了一条2.8公里的钢梯,总共9658级台阶!

  怒江之上,是绝壁。绝壁之上,是一条蛇形钢梯,钢梯沿绝壁蜿蜒而下。这就是兄弟们的上班路,大伙给它起了个诗意的名字,叫怒江天梯。

  有了它,原本四小时的生死攀爬变成了一个半小时的安全行走,架设天路也添上了一块关键基石。

  怒江一旁,沿着318国道北上,是领跑全线、干得最快的线路包11段。年轻的项目经理王涛和他的项目团队,并没有因为进度排第一,停下快速前进的步伐。

  记得有一天晚上,快11点了,办公室还亮着灯。我推开门,看到王涛一手拿着胶水,一手拿着竹签,正比划着。“涛经理,这么晚了,你还在做手工活啊?”他很专注,过了十几秒才回答我“项目部的沙盘做好了,但总觉得还差点什么,用这个竹签做一个铁塔模型,把施工的塔位做一个标注,可以提醒大家每一个阶段需要关注的重点。”就是这样,王涛利用业余时间,一点一滴亲手制作,在这张施工战略图上完整的绘出了风险细节,标出了塔基责任人,时刻提醒着大家到岗履职,全力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快速推进施工。

  318国道旁,有一张藏中联网的漂亮名片,它就是波密变电站。这里,有一位59岁的劳模老工长,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老顾”。

  “为什么快退休了还坚守高原?”老顾说:“其实我最在意的就是在退休之前将我的经验和手艺传授给年轻人,让他们继续传承下去,做一名称职的电力建设者。”

  有一次,年轻的木工组长为了模具的事儿伤透了脑筋。这藏式风格的围墙柱头,上宽下窄、形状不规则,必须用特殊模具才能浇筑。但这种模具制造工艺复杂,价格昂贵,而且仅能用一次。全站有260个柱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呀。

  老顾灵机一动,凭借着木工出身的经验,决定带着年轻人一起动手,先用废旧木料手工制作模型,再通过画图、测量等工序,一周就做出了可重复使用的模具,还改进了制作方法,难题轻松破解。

  和老顾相处久了,他更像父亲一样关心着年轻人,竭尽全力的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常年在外的天路建设者总会对小家有一份愧疚,对于扎根一线30年的铁胆硬汉刘彤来说,也不会例外。谈起自己18岁的女儿朵朵,刘彤的脸上没有了笑容:“她从9岁患上肾病综合症就一直休学在家,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她可以开开心心的长大,我可以多点时间陪陪她。”幸运的是,2017年9月6日,中央电视台大型文艺演出“我和我的祖国”走进了他负责的最美林芝变电站,这一天,刘彤实现了他的心愿,带着朵朵来到了林芝变电站,陪她看演出,带她了解自己工作的地方。看着朵朵开心的笑脸,铁汉脸上再也掩不住了幸福又温柔的笑容。

  像刘彤一样把爱留给雪域高原的,有攻克了高原变电站浇筑难题的85后项目总工孙浩尹;有上下天梯、维护天梯的90后党员服务队队员祝悠然;有争分夺秒消缺的调试达人刘林;有工程冬歇期最后一个离场也要保证工期的项目经理张晓洪;更有像施工队长陈安奎一样,被怒江的狂风刮裂了嘴角、脸也吹变形的60多名铁军兄弟。

  如今,藏中联网成为了中国西部最不可或缺的“电力名片”,它的背后是无数国家电网人的担当和梦想,就是要早日建成电力天路,实现藏区人民走向新时代美好幸福生活的梦想。作为开路人,我们不忘初心,逐梦前行。站在这雪域高原,面对那怒江绝壁,我们未曾胆怯,未曾动摇,因为我们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川送铁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