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担当扛起责任,用创新守护电网 报告人:陈凌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陈凌,来自国网四川电力科学研究院。今天我要介绍的是我院的“多特”职工创新团队,我是该团队的召集人。很多人问过我“多特”是什么意思?它是英文“doctor”的谐音,它有“博士”和“医生”的意思。我们正是由多位博士骨干带头的创新团队,立志像电网医生一样,用责任、担当、创新来守护我们的电网安全。一直以来,我们团队始终坚持“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担当、以“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执着践行着科技保网、科技强网的承诺。 下面我为大家分享两个故事,第一个是关于我们线路团队的。 大家都知道,四川电网很多线路每年面临冰灾的严重威胁,线路覆冰往往发生在人迹罕至的“禁区”。2013年前的每个冬季,公司的上千名的抗冰勇士在刺骨的寒潮中跋涉在崇山峻岭,他们面对悬崖峭壁、野兽袭击,甚至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我们也在其中。但是“监测靠人眼、除冰靠榔头”的工作方式没能阻止500kV布坡线、月普线覆冰倒塔事故的连续发生! 在当时,科学的导线融冰技术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范松海博士决定带领团队去啃这块硬骨头。 2012年和2013年,范松海博士带领团队几乎是从零开始攻关导线覆冰监测和科学融冰技术,工作到凌晨三、四点是家常便饭,怕打扰家人,就经常在办公室沙发凑合一下,8:00又开始新的一天攻关。 长期加班到后半夜,一向包容的爱人也忍不住开始抱怨。记得有一个周六,我们两家约好一起出游。那天,本来答应得好好的范博却失约了。一路上,他爱人不断埋怨:上班忙,管不到家里也就算了,一年到头不休息,周末即使在家也关在书房,连吃个饭还要“请”无数次!什么工作要这么干? 2013年底,导线科学融冰技术在国内首次实现,我们两年多的殚精竭虑和辛勤汗水终于收获了闪亮的成果。 我们的攻关成果助力公司建立了新的科学抗冰工作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抗冰工作模式,不但解放了大量的人力,且除冰变得更加高效,有效的防止倒塔断线。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从配网线路到±800kV线路的科学抗冰全覆盖,走在了国网公司的前列。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后,四川电网纳入监测体系的线路再也没有发生过覆冰倒塔断线的事故。 下一个故事,是关于我们变电团队的。 大家都知道,套管、CT等少油设备如果内部发生故障,电弧强大的能量会使绝缘材料分解出大量的气体,设备内部压力将急剧增长而导致爆炸。 2013年500kV叙府变电站、2014年500kV蜀州变电站、2016年龙王变电站的CT爆炸,导致失压停电,损坏周围设备,甚至差点造成人员伤亡。少油设备爆炸成了我们新的心病。 调研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后发现,这个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仍然是一个空白,这让我们很失望,但也点燃了我们攻坚克难的激情。 2016年初,公司设备部吴晓晖,团队成员苏长华和我,在经过大量的研究后,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的方法——监测少油设备内部压力来避免爆炸。 但由于缺乏条件,我们只能借助设备制造厂来完成攻关中的大量试验。 在全国几十个厂家软磨硬泡后,只有陕西、湖南和江苏的三个厂勉强同意配合开展试验,也只能在生产任务较轻的后半夜进行。苏长华苦笑着说“半夜好,干扰小”。 2016年8月到10月,酷暑中我们连续辗转三地,白天睡觉,半夜做试验。封闭的试验站内没有空调,晚上也能达到35度,在里面做试验都能做出蒸桑拿的感觉。人手不足,所有登高、接线、测试都得自己干,往往是准备工作做完,还没开始试验,人都全身湿透了。几个月奋战,损坏一台局放设备、三个人共减重二十六斤,这“巨大代价”换来了40多项成功试验。 2017年,填补国内外空白的少油设备压力监测装置开始陆续投入运行,有效的防范了少油设备爆炸事故。 后来我才晓得,当时50多岁的苏长华每天只有靠吃药来控制他低压都达到130的血压。可能大家不知道,高血压患者经常熬夜再加上大强度劳动,对心、脑、肾损害非常大,甚至可能快速导致动脉硬化。就因为这事,他还跟爱人还闹了矛盾,一气之下,爱人搬回娘家住了半年多。 作为“多特”职工创新团队的召集人,我深感责任重大。为了让创新更好的服务于电网安全生产,我也长期扎根于生产现场,从生产实际中吸取创新养分。就这意味着出差、加班的时间会多一点,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一点。看着爱人随时给我准备好的旅行箱,听到女儿说“爸,你今天回家真早啊”,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愧疚感。孩子一天天长大,看见岁月的痕迹在妻子脸上出现,我由衷感激她的支持! 但我们团队中跟我一样的人太多太多,正是因为我们奉献与奋斗,才会取得累累硕果: 中国电力联合会科技进步特等奖; 四川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国网公司青创赛银奖; 国网公司群众创新奖; 国网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省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 还有很多…… 拼搏成就梦想,奋斗铸就辉煌。我们“多特”职工创新团队将继续发扬“守正创新、担当作为”的精神,植根四川电网这片沃土,挥洒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用担当扛起责任,用创新守护电网,为四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为“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国网梦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