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 大道致远 报告人:蒙 媛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蒙媛,是国网广安供电公司营销战线从事计量工作的一名普通员工。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爸爸是一名普通的电力技术工人。 1998年,我参加工作从事电能计量业务。在计量专业里,有个词叫“一刀准”,能将电能表上百个零件非常精确的组装完毕而不用调试。我的师父就是少数掌握这项技能的人之一,师傅原本是外勤司机,因为一次事故造成腿部残疾,所以改做内勤。师傅很喜欢动脑筋,没事时,他会拆下旧电能表里可用的零件,改造出很多“智能家电”。比如,20多年前的烧水壶都没有定时断电装置,但他腿不好,水烧开后不方便及时断电。于是,他就先记录烧开一壶水的水位、火力和时间,再把一个旧表里的定时器,装在烧水的电炉线路中间,等水烧开时,定时器启动,电炉就能自动断电了。师傅对我说:“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很多时候都是枯燥单调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在这份枯燥中不断的找到创新点,从而给自己单调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这样的人生才充满乐趣。” 20多岁那会儿,我特别喜欢冒险的运动,徒步穿越、攀登雪山、速降、滑翔伞等都是我酷爱的运动。以前一直觉得,自己的理想就不是这样日复一日的上班。后来,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以自己的性格,也能把电能计量和用电信息检测做了20多年,而且越做越有感觉,其中关键就在于兴趣。人只要有兴趣,就会主动去钻这个事情,只有钻研了,事情才会越做越好,这其实是一个良性情环。 有一次,班上一位从事电能表外勤工作的员工抱怨,安装在室外的电能表箱容易锈蚀,造成安全隐患,所以需要及时更换,但是更换时需要5个人停电操作2个多小时才能完成,有时候有些工厂根本就不能够停电,因此给换表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当时我就想是否能够自己做一种更换时不用停电,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更换工作的表箱呢。我们成立了研究小组,经过多次尝试终于研制成了一款带电更换式电能表箱,此款表箱能够在不用停电的情况下,3个人半分钟时间完成一次表箱的更换工作。这项十分接地气的小创新,获得了当年省公司QC成果一等奖,青年创新创意大赛二等奖,省公司十大职工创新成果等多项殊荣,并获得国家专利。其实在发明过程中有很多反复,因为无论是材料、尺寸都要尝试很多次,但产品最终做出来,还是感觉很值。因为既解决了问题,也学到了东西,最重要的是,我感受到匠人和工人的不同。 对于后者,往往是别人叫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而前者会先动脑筋,并让自己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考虑为什么做,怎么做,然后再动手,就像我的那位师傅一样。 除了我一人做好匠人以外,我觉得自己更应该像老师一样,把经验和技术传递给我的徒弟们,让更多年轻人成长起来。201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建立了以我名字命名的大师工作室,后来升级为国家级大师工作室,专业也从电能表修校专业扩展到电力系统的所有专业,人员从最初的11人,增加到现在的138人。成立以来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骨干人才,省公司唯一当选团中央十八大代表的谢振宇,就是我们工作室培养的青年骨干。 近年来,我们工作室有这么多年轻人成长起来,越来越多的成果应运而生,我是非常自豪的。但是,在一方面注入过多精力,必然会在另一方面有所牺牲。 我是新中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现在父母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好,非常需要儿女的陪伴和照顾。我平时工作也特别忙,能够陪伴他们的时间也很有限,但是父母从未抱怨过一次。记得有次母亲心肌梗塞发作情况十分危急,我正好要去外地出差,接到父亲的电话,我马上赶去了省城的医院,看着躺在ICU病床上的妈妈,那一刻我的心都快碎了。妈妈缓缓睁开眼睛对我说:我现在没事了,你快去吧,不然赶不上飞机了!这就是我最亲爱的爸爸和妈妈,他们用尽全身心的爱着我,支持着我!我的儿子8岁了,由于我出差时间比较多,平时孩子基本上是老公在管。8年来,我只陪他过了2个儿童节。有一次,我在成都闭关训练6个月没回过家,结束那天,省公司特意把所有闭关内训师的家人都接到翠月湖来团聚,我去大门口接老公和儿子。看到我的那一刻,儿子很兴奋的吼着“妈妈被放出来了,妈妈被放出来了”,听上去真是又好笑又心酸。其实人的一生很短暂,有失有得,唯有不辜负,方能归初心。 曾今有人问我:你已经取得了这么多成果为什么还要这么拼?我想说“但求精进,无问西东”!在工作中我是一名员工,能够尽心尽责的为企业做贡献,在政治上我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应该为更多的人服务。 我是在专业技能的大平台上练就了本领,在创新的征途上开阔了视野,成为国网人是我一生最正确的选择,也是我最自豪的身份。未来,唯有努力工作,去感恩企业,回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