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队员到安置点帐篷给小朋友讲故事。李田 摄 ?? 6月20日傍晚,四川省长宁县双河镇中学居民临时安置点人来人往,任丽一家三口正站在电力抢险救灾便民服务点前。任丽的丈夫抱着孩子和其他人一起看新闻,怀里的小宝宝对周围的吵闹声浑然不觉,已经陷入梦乡。任丽则手里攥着一个奶瓶守在便民点的插线板旁边,静静地等待电热水壶里的水烧开。 一天前,在双河镇中学居民安置点的居民用上了电力应急抢险队接上的临时电源。夜幕降临,操场上亮起点点灯光,一群身着电力制服的人正在帐篷间穿梭。 “妹子,奶瓶不能这样热。”23时,进行安全巡视的抢险队员陈凌在路过一顶蓝色帐篷时发现,帐篷里的居民将电灯取下,接上插线板,用电热水壶在给小孩热奶。 由于现场人员密集,居民临时安置点生活物品杂乱繁多,不规范的用电行为极易在安置帐篷区域引发火灾事故。当晚,电力抢险救援队分组对安置点开展安全巡视。 《震后安全用电须知》的告示牌就挂在帐篷边。任丽有些难为情地说:“我们也晓得不能热,但是娃娃半夜要喝奶,不然哭得厉害,现在没有热水了,咋个办嘛!” 任丽家住双河镇向阳街58号。在这次地震中,她家的房子墙面全部开裂,通往一楼的楼梯也出现了断裂,已经成了危房。一家五口和另外一家两口人挤在一间帐篷里生活。任丽的第二个宝宝才三个月大,晚上隔三差五就要起夜。宝宝的奶瓶要定期高温消毒,没有打到热水的任丽非常着急。 此时,任丽的丈夫正将三个月大的孩子抱在怀里,在帐篷外来回踱步,哄她入睡。任丽说:“娃娃一旦饿了哭起来就收不住,只有抱个奶瓶才好点。”7个人同住帐篷,孩子啼哭不仅影响其他人,还会吵到附近帐篷里的居民休息。为了给宝宝的奶瓶消毒,她和家人要轮流每天往返于安置点和20多千米外的姨妈家,来回一趟就要两个小时。 得知任丽的情况后,陈凌和队员们都很为难:帐篷的线路仅能满足照明等基本需求,根据消防安全规定,烧水壶等大功率电器严禁使用,也不能私自改接插线板。但是新生儿情况特殊,需要精心呵护。陈凌突然想起在居民安置点设置的电力便民点。在便民点,可以利用充电方舱接入插电板,满足使用少量大功率电器的要求。 想到这里,陈凌决定和队员们加紧铺设线路,尽快将插线板接上;同时向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单位反映情况。 “安全起见,我们不能让你在帐篷里热奶瓶。但是现在我们的便民点可以接插线板了,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帮你把水壶和奶瓶拿到那边去热了再给你送回来。”接好线路后,陈凌第一时间来到任丽的临时住所,告诉她这个消息。 熟睡的宝宝还不知道,等她再次醒来,就能喝上热乎乎的奶了。(王鷞 王燕 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