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地震】用心点亮两盏灯

发布日期: 2019-06-24

 

  长宁双河镇,晚上20时20分,72岁的杨金老人在张迪的搀扶下,走到黄桷树心理服务站的帐篷前坐了下来,开始了地震后他的第一次心理咨询。

   “6?17”长宁地震后,杨金老人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因为,他总觉得地在摇,山会倒,一点风吹草动,就呼吸困难,头晕脑胀。在医疗站反复检查,杨老的身体很健康。他其实自己也知道,这是心病,可这心病怎么治,他却不知道。正在他心乱如麻的时候,帐篷里来了群人,他们是国网四川(内江)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

title

  他们要赶在日落前,把这里的电走通,灯点亮。杨老和服务队的队员张迪聊了起来,有些无助却找不到人倾诉的他,说起了自己的情况。

  张迪很想帮忙,却不知怎么安慰,这时他突然想起了黄桷树心理服务站。一天前,在震中长宁最大的居民安置点双河中学,张迪所在的国网四川(内江)共产党员服务队一家一户了解用电需求,走到武警宜宾支队黄桷树心理服务站的时候,军医熊子鹏说出了自己的烦恼。黄桷树心理服务站不同于灾区安置点的其他地方。这里没有物资运输的焦急,没有汗流浃背的繁忙,表面一片平静的心理防护站,背后却是内心深处的汹涌波涛。生死离别、惊恐焦虑,心理创伤让一些受灾群众的心房熄了灯,成了暗房。

  然而,心理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前来进行咨询的群众需要建立病历档案。可是,因为充电不便,电脑很难长期工作,病历保存成了难题。了解到情况后,国网四川(内江)共产党员服务队立即着手接电,队员们忙前忙后,装表接电。很快,黄桷树心理服务站的电通了,记载病历的电脑屏幕终于发出萤萤的微光。

title

  张迪向杨老介绍起了“黄桷树”的情况,杨老似乎找到了“解药”,两人一起来到了黄桷树心理服务站。军医熊子鹏耐心倾听记录杨老的情况,并进行病历建档和心理疏导。

  走出“黄桷树”的时候,杨老的心平静了很多,地震后,他第一次露出了微笑。张迪和熊子鹏也笑了。

  因为,他们点亮了两盏灯。一盏点亮了灾区的光、一盏点亮了心中的暗房。(侯文星麟)

  信息来源:国网内江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