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地震】这些人 那些事

发布日期: 2019-06-21

 

——国网泸州供电公司赴长宁县硐底镇抗震抢险侧记

  6月17日22点55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

  集结赴灾区

  按照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统一安排,6月18日上午,一台应急发电车作为国网泸州供电公司援助地震灾区的应急抢险先遣力量率先从泸州出发,赶赴100千米外的长宁县硐底镇,随后,迅速集结的来自泸州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江阳)、配电运检室(龙马潭)的抢险人员,由泸州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宋暾昉带队,奔赴硐底镇。

  经过一路奔波,中午12时30分,泸州供电公司22名抢险人员,1台应急发电车、10台发电机、5台工程抢险车全部抵达硐底镇,并在镇上翡翠路汇集。

  为了不给受灾单位添麻烦,在一处相对安全的民房前的空地上,宋暾昉、李辉把从泸州带来的自热方便米饭分发给抢险人员。不少人第一次接触自热米饭,于是,有经验者又忙着给兄弟们示范饭菜加热方法。不多时,每个人的米饭都冒出了热腾腾的蒸汽。几分钟后,待蒸汽耗尽,饭菜熟了,尽管很烫,但为了抢时间,大家都顾不上这些,纷纷抓紧用餐,并自觉地收拾好用餐垃圾。

  用餐期间,民房的老乡热情地端出自家凳子,招呼大家坐着吃,并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前一晚发生地震时的惊险情景。他们用手指着旁边一条街说,地震发生时,山上的两块大石头滚进了一户人家,幸好家中无人,躲过一劫。他们还说,硐底镇卫生院的医生忙着为受伤的人员包扎伤口。

  趁着进入硐底镇卫生院上卫生间的机会,笔者看到院内到处是墙面脱落在地面的情景,可说是一片狼藉,院内空无一人。

title

  抢险那些事

  用餐完毕,抢险队伍立即赶往距离翡翠路两百多米处的长宁县电力公司硐底供电所,进行抢险对接,并领受到为位于硐底镇中心学校的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先期搭建的22顶帐篷接电的紧急任务。

  14时30分,抢险人员正式投入抢险“战斗”:查勘现场,抬运发电机,测试发电机,电源线路布置,为帐篷布线、装接灯座、插座、灯具……

  “要将发电机尽量安在远离群众休息处,做到不打扰受灾群众休息。进帐篷安灯的时候,态度一定要和气。”抢险现场负责人、配电运检室(江阳)副主管李辉反复提醒着抢险人员。

  帐篷内,体弱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聊天,小朋友们无忧无虑,一些嘻嘻哈哈奔跑玩乐,一些在学校操场边打乒乓球。

  安置点的工作人员一边忙着分发物资,一边用手持喇叭播送着安全事项。

  冷不丁的,伴随着 “轰轰轰”的巨响,以及地面明显的抖动,余震就会来一次,瞬间又是一阵唏嘘。

  闷热的天气让人难受,抢险人员的工作服早就湿透了,汗水也从安全帽不停地往下流淌。

  “你们想得好周到哟,给我们安电,今天晚上就可以吹风扇了,你们辛苦了 ! ”帐篷内,居民们纷纷感谢泸州供电公司的支援人员。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安装灯具的供电员工安慰灾区群众。

  下午16时55分,22顶帐篷全部通电成功。安置点群众照明、电风扇及手机充电用电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17时35分,泸州供电公司抢险队又接到硐底镇安置点市电接入任务。迅速查勘现场,商讨方案,投入施工。

  18时06分,市电接线完成。18时12分,市电成功接入安置点各帐篷。在已有发电机的基础上,灾后来自电网的电力为安置点用电再添一道保障。

  入夜时分,白亮的灯光从安置点的每顶帐篷透出。

  “请大家不要触摸电线、灯头、插座,注意用电安全,请不要用大功率电器,以免发生危险。”天空飘着密密的细雨,抢险队员再次挨个巡查每顶帐篷用电情况,向群众耐心宣传安全用电事项。

title

  深夜搭帐篷

  考虑到灾区实际,为了给灾区节约帐篷资源,当晚20时许,宋暾昉紧急联系泸州供电公司,希望立即运送几顶帐篷到硐底镇,解决抢险人员晚上休息问题。

  泸州供电公司安监部等迅速行动,协调泸州市减灾中心,从库房调运到4顶帐篷。

  6月19日凌晨1点,帐篷以及被子、枕头、充气床垫、食品等物品运抵硐底镇。当时,恰逢雨下得很大,但抢险人员顾不上这些,立马动手在安置点的操场空地上组立支架,张放篷布。

  雨水很快湿透衣服,安全帽成了当时头部挡雨的“法宝”。

  凌晨2点多,4顶帐篷搭建完毕,每顶帐篷安放6架简易床,枕头、被子、毛巾也一一分发完毕,在安置点忙碌一天的抢险人员终于躺下休息。

  早上6点多,在安置点渐渐生发的喧闹声中,经过短暂休息的抢险人员纷纷起床。

  “你的呼噜声有点厉害”“遭文字咬惨了”“帐篷有点滴水,半边身体都打湿了”……起床的抢险人员纷纷交流着休息的体会,脸上依然透着乐呵呵的表情。

  出于震后安全考虑,硐底镇中心学校教学楼卫生间已经禁止使用,安置点外的简易应急卫生间也仅有3个蹲位,且均处于断水状态。于是,抢险人员把几百米外的硐底镇供电所视作最亲的“娘家”,陆续走到那里去简单洗漱与“方便”。

  6月19日上午,根据硐底镇抗震救灾指挥部需求,泸州供电公司抢险人员又立即为硐底镇临时安置点当日新增的20顶帐篷进行接电安装。

  上午 ,硐底镇持续下雨 ,接电工作没有停下。安装中,再次明确了安装标准规范,抢险人员为每条回路加装漏电保护器,为每顶帐篷配置照明灯具、开关、多用插座等,安置点群众用电更可靠。

  此外,根据硐底镇抗震指挥部搬迁部分帐篷的要求,抢险人员还对昨天已通电的部分帐篷用电线路进行拆除,并在搬迁后又重新接电。

  6月20日,在硐底镇安置点,抢险人员又完成11盏路灯安装和通电,并对一处村级安置点的30顶帐篷进行照明电源搭接。泸州供电公司第二批电力设备材料及后勤物资也运抵硐底镇。

title

  记住这些人

  抢险间隙,帮安置点群众搬运物品,搀扶老人等,泸州供电公司抢险人员用细微之举表达着对灾区群众的关爱,送出一个个暖心瞬间。

  抢险人员,一个个都是好样的!

  先小平,配电运检室(江阳)配电运检班技术专责,明年4月,他就将光荣退休。他毅然参加了此次抗震抢险。放线、布线、接入灯座、插座等,样样活路抢着干。

  作为一名党员,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参与过的抢险多了去了。

  1989年,泸州遭遇特大风雹灾害,泸州电网遭受重创。当年,先小平就是抢险者之一,活跃在在柏杨坪变电站、城区大大小小的受损线路等抢修现场,为一处处受灾点恢复供电付出艰辛努力。

  那场灾害发生后,四川省电力工业局当年的一位领导赶到泸州回龙湾时,原本想象泸州城区应该是一片漆黑,没想到看到的却是已经亮起的灯光,非常感慨。

  也是在1989年,当特大洪灾袭击泸州时,先小平同样和师傅们冲锋在停电拆表最前沿。在澄溪口的一条小巷中,当他拆表后准备撤离时,由于水势上涨太快,水流湍急,他一下就被冲出去几十米,幸好慌乱中抓住了一户人家的门框,才幸免于难,没被冲进滚滚长江。

  2008年,在泸州古蔺县遭受不遇冰灾后的抢建线路验收现场,从马嘶乡到古蔺县城,从箭竹坪到古蔺县城,动辄几十千米的路程,他硬是沿着线路走向,一步步靠双腿步行,完成了艰巨的验收任务,确保了灾后线路健康投运。

  刘波,配电运检室(江阳)工程队队长。6月18日早上,接到去长宁灾区紧急抢险任务时,所在班组当天已安排5处施工现场。但情况紧急,他果断调整工作安排,并召回部分现场人员,做好出发准备。

  在硐底镇抢险现场,刘波和兄弟们一起为安置点帐篷通电忙碌着,并在通电后轮流查看帐篷用电安全,一刻也没有放松。

  此前,刘波担任配电运检室(江阳)配电运检班班长。身为党员,他出色地挑起了那副重担。因为用心,因为努力,泸州江阳城区的配网分布图,已经完全印在了他的头脑之中。

  特别是年年迎峰度夏期间,白天黑夜连轴转忙抢修的经历,简直刻骨铭心。那些年,他几乎没有睡过安稳觉。现在到了新班组,告别抢修工作,经常都还有人关心地问他现在的夏天是不是可以睡得着了。

  “兄弟们,一定按照统一规范施工,保证布线质量,保证受灾群众在帐篷内的用电安全!安灯的时候不要打扰休息的居民,态度要好。”30出头的李辉,算是一名年轻党员了,在此次震后抢险支援中,他始终关注着现场接电安装的质量安全与各种细节。

  语速很快,简明扼要,步履匆匆,不停地接电话、打电话,在硐底镇电力抢险现场,这些就是李辉的真实状态。

  他不光要协调抢险现场的各种事件,还不耽搁单位上的各种日常事务。

  曾伟、熊伟等一个个参与此次震后电力抢险救援的泸州供电员工的名字将被记住。(张跃)

  信息来源:国网泸州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