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地震】送来的是光明 点亮的是希望

发布日期: 2019-06-21

 

  “妈妈,电来啦!”

  “哇,电真来啦!”

  6月19日17:00时,位于四川宜宾长宁6.0级地震震中的双河镇犁头村村委会坝子里一片欢腾,震后一直处于焦虑、渴望的村民们终于发出欣慰的欢呼声。

  震后42小时,山村重新点亮了希望的光芒。

  犁头村以发展竹木制品加工、现代观光农业为主体,是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小康村示范村。地震导致该村房屋倒塌、崩裂,人员受伤,停水、停电、停气,余震不断,让村民在一片恐慌中度过了漫长的一个夜晚。

title

在犁头村帮助村民搭建临时帐篷

  6月18日上午10点,震后11小时,两辆橘黄色“川L”牌照的电力应急抢险车开到了犁头村村委会。正在准备自学搭建帐篷的村民们疑惑的问道:“你们是哪个部门的?”

  “乡亲们,我们是国家电网四川乐山供电公司电力应急救援队的队员,你们受苦啦!”说话的是队员方道彬。

  “国家电网,党派的人来啦!”人群中有人情不自禁的喊了声。

  “我们一是来巡视电力线路设备受损情况,为后续抢修恢复供电做好准备,二是和大家一起搭建避灾帐篷,通过发电机提供集中安置点应急电源。”方道彬一边说,一边挥动大手组织队员开始帮助村民搭建帐篷。

  “你是党员,我们听你的。”

  “好,我们来一起搭建帐篷。”

  选择场地、搭建龙骨、篷布铺设、组架帐篷、装设地锚、稳固四角,方道彬和队员们按照步骤手把手教村民。

  “要做个排水沟。”队员左仲雄拿起锄头就挥动起来。

  “你们太专业啦,还以为你们只会爬电杆、装电表,野外生存这套都懂啊!”村民陈鸣凤竖起了大拇指。

  1个小时后,村委会坝子里8户人家的临时帐篷搭建好了。队员们从车上抬下发电机,搬来临时电源线、开关及灯具,大家分工协作,敷设导线、安装开关和灯具、插线板……

title

在犁头村灾民安置点搭接应急电源线

  40分钟后随着发电机一声轰鸣,帐篷里灯亮了。

  “大家手机可以充电啦!”“这下好啦,得赶紧给在外打工的孩子们联系报平安。”……

  有了电,村民们眉头开始舒展。

  “我们带了电热水壶,大家等下就能喝到开水啦。”

  与此同时,乐山供电公司电力应急救援队在双河镇金鸡村、朝阳村、凤凰村、鱼池村、风洞村、桂花村分别同时开展救助,帮助村民搭建帐篷和搭接临时应急电源。在帮助村民的同时,由17人组成的特巡队分别在各个负责村组进行电力线路设备灾后巡视。

  看见一队队“国网绿”身影穿梭在山林村野,村民们焦虑的心放宽了。

  余震伴着夜幕再次笼罩着焦作不安的山村,而这一夜,一处处集中安置点亮起了灯火,在雨夜中亮起了希望的光芒。

  “叔叔,我晓得发电机挺费油的,我怕黑,可不可以不关它,我想看书。”在朝阳村村委会集中安置点,小女孩张芳芳怯怯的对方道彬说。

  “小妹妹,你放心,请大家放心,我们的灯会一直亮到天明。”

  “嗯嗯,谢谢!”小女孩连声感谢。

  天明,犁头村迎来灾后第二个早晨。大家惊奇的发现,这些远道来抢险的队员为了安全值守电力光明,居然在抢险车里蜗睡了一夜。

  “你们太辛苦啦!睡车里太委屈你们啦!”村民曾重阳连声说。

  “没事,没事,机不停转、灯不熄灭就好。”应急救援队员左仲雄呵呵笑道。

  吃完面包、喝过矿泉水,队员们又开始巡视线路,维护转了一夜的发电机。

  细雨伴着汗水湿了衣裤,泥浆和着尘土脏了鞋袜,大家全然不顾。对每处隐患一一排查,一组组巡视数据也实时回传指挥部。

  10时,5条10千伏线路恢复送电正常。

  13时,7个村22个村民小组恢复供电正常。

  17时,乐山供电公司负责的最后一个村民小组犁头村1组恢复供电正常。

  撤除临时应急电源,将安置点电源搭接入刚恢复的电网,检查各户用电情况,帮村民搬运电冰箱,忙到天黑,大家才觉得肚子饿了。

  村委会坝子里飘起了久违的饭菜香,灾后8户人家的临时大锅饭终于吃上了热菜饭、热汤面。

  “方师傅,你们都饿一下午啦,和我们一起吃嘛!”曾重阳热情邀请。

  “谢谢你们,我们有盒饭的,等下就吃。”方道彬连声说谢。

  清理完临时应急电源场地,就要和村民道别,村支书王政权一路小跑赶来送别。方道彬一边和支书交换这两天的工作情况,一边宣传安全用电常识,提醒大家注意用电安全。

  当得知方道彬是乐山市井研县柏家村驻村扶贫书记时王政权紧握着他的手说:“我就感觉你这个党员不一般呢,电力抢险、群众工作都有一手,还是扶贫书记,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救助,感谢国家电网公司,你们为我们送来了光明,点亮的是我们战胜困难和重建家园的希望!”(曹雪虹)

        信息来源:国网乐山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