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地震】橘色的温暖

发布日期: 2019-06-21

 

  6月19日,宜宾长宁6.0级地震第三天,震后最大受灾群众安置点双河中学的清晨,在志愿者们的忙碌中悄然到来——新搭建的67顶帐篷陆续迎来了受灾百姓。

title

  按照四川省电力公司抗震总指挥部统一部署,成都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和德阳公司党员服务队共同负责新搭建帐篷的通电工作。队员们一边忙着接电,一边为新入住的受灾群众讲解帐篷安全用电知识。有时遇到震后情绪不佳或沮丧低落的老乡,队员们还会耐心地陪伴他们,聊聊天、说说话,纾解一下情绪。临时安置点穿梭着他们橘色的身影,流淌着一股“橘色的温暖”。

  今年56岁的长宁县双河镇铜锣村村民袁继勇,儿女外出打工,夫妻俩守着84岁的老母亲。地震前一天,袁继勇母亲刚做完胆囊切除手术出院回家。地震发生后,老袁看家里墙壁已经严重开裂,就背着老母亲来到了双河中学安置点,在帐篷里住了下来。

title

  “虽然现在要住帐篷,但接下来政府会安排我们住板房。等安置房修好,我们一家一定能再过上原来的生活。”面对灾难,袁继勇仍对未来充满希望,他很乐观,他期盼着能带老母亲住进宽敞明亮的永久安置房。“党不会不管我们的。你看,你们不都也戴党徽党旗的吗。”

  王芳,同样也家住铜锣村,有个八岁的儿子。她和丈夫外出打工六年,才还清建房欠下的债务。地震,让她一夜之间又回到了原点。

  “只要人在,日子就会越来越好。”王芳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头顶,看着党员服务队为她分到的帐篷接通了电源。

  “家人没事,就是房子跨了,不能住人。老头子又有心脏病……唉,恼火得很!”周大婶忍不住和前来安装电灯的党员服务队说起了地震,满脸焦虑。

title

  周大婶今年67岁,住在铜锣村一组。老伴今年70岁,正住院治疗。地震后亲友又把几个孩子交给她照料,她感到力不从心。

  听了周大婶的情况,党员服务队队员放下了手里的活,陪她说说话。他们认真耐心地听大婶“一吐为快”,轻言细语地宽慰她,为她分析展望未来。也许是“说出来就痛快了”,也许是“想想人没事最重要”,又或者“想到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大家重建家园”,再看着天真纯朴的孩子们聚在周围,周大婶的脸上也慢慢露出了笑容。

  经过一天的忙碌,党员服务队顺利完成了任务。(谢勇 李泰运 发自宜宾长宁双河)

title

        信息来源:国网成都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