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在泸州市古蔺县黄荆乡龙胆沟10千伏香黄线桃坝支线,一位电工正挥舞着手中的砍刀,带领同事砍伐树竹障碍。 他叫冯中尧,国网古蔺县供电公司黄荆供电所安全技术员。 时间能够带走青春年华,却带不走那颗始终坚守的初心。冯中尧,几十年如一日,守护黄荆乡一方光明。 1964年出生的冯中尧,1985年在黄荆乡参加工作,199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的风雨兼程,岁月的痕迹早已爬上他黝黑的脸庞。对待同事和蔼可亲,无论是老一辈还是年轻人,都亲切称呼他“老冯”。2018年,老冯还被评为泸州供电公司优秀共产党员。 初心不改,默默无闻 黄荆乡,原地方小水电供区。 1985年,老冯在地方小水电公司参加工作,从事线路运行维护、抄表收费,一干就是16年。 2001年,国网古蔺县供电公司挂牌成立,黄荆乡也开始电力体制改革,由古蔺县供电公司接收。老冯,顺利考入古蔺县供电公司,继续奋战在线路运行维护一线。 头戴安全帽,身穿蓝色工作服,肩上斜跨工具包,巡线、抄表、为客户解决用电故障,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又过18年,老冯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黄荆供电所一条条线路,用自己的汗水守护着大山深处的光明。 急难险重,身先士卒 黄荆供电所,供电区域覆盖黄荆、大寨和桂花三个乡镇,供电面积558平方公里,地理与气候环境恶劣,以黄荆乡尤为突出。 黄荆乡平均海拨1300多米,最高峰1843米,年平均气温12.7摄氏度,年降雨量1400毫米,森林覆盖率98%,冬季道路常被冰雪覆盖,夏季丛林间毒蛇出没。 黄荆供区地广人稀,客户分散。没有换装智能电表前的抄表收费,线路巡视,绝大多数都靠步行。很多地方只有一条小土路,在悬崖上,甚至只有一根叫做“脚道”的木梯可供攀爬。 在运行维护责任区划分时,黄荆供电所出于年纪考虑,计划把较近一点的片区交由老冯,但被老冯毅然拒绝。 据老冯回忆,以前抄表收费,一天抄不了几户,最远的一户距离公路来回得花五个小时,有些时候客户无人在家,还得跑第二次。在巡线的时候,大山上最远的一根电杆,单面都要走七八个小时。 2008年,古蔺遭受冰雪灾害,由于空气湿润,覆冰严重,线路通道两旁高达20多米的楠竹不堪重负,纷纷倒在线路上,黄荆乡唯一一条主供线路10千伏香黄线极度受损,全部中断供电。以往熟悉的巡线道路被大雪覆盖,路也没了。为了尽早恢复供电,老冯凭借记忆中原来的道路方向,带领同事,用手中的砍刀连续砍了十多天,才把香黄线的树竹清除完。 去年,为保护黄荆乡国家级AAAA景区的生态环境,防止山火,古蔺县供电公司对香黄线进行绝缘化改造。在黄荆乡振兴坝电缆下地工程中,已51岁的老冯顶着烈日,天天坚守在工地,出色完成任务。 勤学苦练,彰显本色 时下,电脑办公已不是新鲜事,对于年轻人来说毫无难度,但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冯而言,就艰难了许多。 老冯却没有拉下,他不会用键盘打字,就买来一个手写板,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写。 据同事唐波介绍,别人在电脑上一小时能完成的工作,老冯可能会用上两个小时。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他总是早早来到办公室,埋头苦干,三十四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唐波说起老冯,眼里总是充满深深的敬佩。 2018年,国网公司党建综合管理系统上线,黄荆供电所成立党支部,每月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资料需录入系统。老冯主动请缨,兼职党务工作。 为了尽早掌握党建系统的运用,老冯就利用到古蔺县供电公司办理业务的空隙,到党建部请教,将系统运用步骤和规范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老冯虚心地说:“我只是在一个平凡岗位上做着一些平凡的工作而已,这也是我的职责所在,没什么大不了的。” 心系群众,真情帮扶 在与黄荆乡八节洞村村民罗在能的交谈中得知,大概在2013年,当时供电线路无法架设到这里,家中一直没有电。在黄荆供电所的帮助下,古蔺县供电公司为“无电户”无偿提供太阳能供电。老冯领取材料后,第一时间带人来到罗在能家中,楼上楼下,忙里忙外,茶水都来不及喝上一口。 经过一上午的忙碌,调试,灯终于亮了,罗在能告别用煤油灯的日子。每当谈及这件事,罗在能都对老冯表现出深深的感激之情。 在服务群众方面,无论是分内还是分外之事,老冯总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客户解决用电方面的燃眉之急。 从未出现过一次安全事故、没有受到客户的一次投诉,在老冯平凡岗位上坚守34年,这足以成为一道熠熠生辉的亮点。(王进) 信息来源:国网泸州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