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四川检修公司宜宾管理处±800千伏锦屏换流站属地化后首次年检侧记 锦屏—苏州±800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大工程,2012年12月12日投入运行。锦屏换流站是锦苏工程的首端站,至今已累计外送电量2190亿千瓦时。 4月7日,±800千伏锦屏换流站场地上的设备停止了“哼唱”,高大的构架下,红黄蓝各色安全帽交相辉映,10余台起重机的吊臂上下左右移动着,一派忙碌的景象。 ±800千伏锦屏换流站属地化后的首次“大体检”在川西炙热的阳光下拉开了序幕。 吴红波: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进入四月,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的气温已上升至30℃,季风也如期而至。清明节来临,人们旅游、踏青、祭奠。距离西昌市12公里的±800千伏锦屏换流站内,年检工作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中。 踏进锦屏换流站,本次年检的各项内容简介映入眼帘,字里行间体现了四川检修公司、宜宾管理处的精心准备和周密部署。按照计划年检需要完成技改项目8项、大修项目41项、消缺39项、隐患治理5项、反措整治2项、精益化评价问题治理1项、技术监督8项。 站长、党支部书记吴红波介绍说:“新年伊始,特高压换流站属地化后,干部员工们在适应四川公司管理风格的同时紧张地筹备着年检工作。这是一场硬仗,也是双方加强交流协作,促进换流站迅速融入属地的重要环节。”数月的筹备、紧张忙碌的检修工作,干练的吴红波神色疲惫。 锦屏站投运6年多,现有38名员工平均年龄27岁,充满着积极进取的朝气和活力。吴红波、李擂、杨金……一个个直流领域的先锋们满怀爱岗敬业之情,坚守在大凉山,为西电东送贡献力量。 数年来,大伙齐心协力获得了国家电网公司“工人先锋号”“五四红旗团支部”“企业文化示范点”及四川省“电力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集体编制的《特高压换流站运维作业标准》系列丛书,成为新建换流站的标本,在国网公司内部推广使用。 “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是吴红波的座右铭。他认为要带好队伍,必须要以身作则。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余春波:全程管控安全不松懈 锦屏换流站年检预计持续11天,共计60个工作面,参检人员约600人,参检单位24家。 “600多名参检人员进驻现场,11天时间要完成1727台设备的检修预试工作,安全压力很大。”宜宾管理处安监部副主任余春波取下安全帽,擦着脸上头上的汗水,他的脸庞被阳光晒得通红。 3月下旬,复龙换流站年检工作结束,余春波马不停蹄地赶到西昌,投入锦屏站的年检现场安全监督中。 炎热的天气、沉重的安全工作压力,导致他的肠胃炎复发,每餐只能简单地吃点稀粥和素菜,但他的声音依然洪亮,聊起安全监督工作仍是滔滔不绝:“30多台吊车进入换流站,高空作业风险大,一定要管控到位,不能有一丝马虎。检修公司在安全精益化管理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为了保证安全顺利的完成年检任务,迎接满负荷运行,检修公司和宜宾管理处共同构建了“无缝隙”的三级安全监督保证体系和控制体系,将“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的安全思路贯穿于工作现场的每位员工,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层层把关,筑牢安全年检的屏障。 “天气预报今天下午西昌地区的风力超过5级,所有高空作业都必须停止。我到现场去看看。”他戴上安全帽,迎着大风,步伐稳健地走进烈日下的检修现场。 换流站内,每个工作面都有安监人员在督查,“红马甲”“红袖套”的身影无处不在,为这片300余亩的小天地筑起了严密的安全“防护网”。 李福志:做好沟通桥梁和“润滑剂” 推开阀厅厚重的大门,悬在空中的换流阀让人不得不努力抬头仰视。橘黄色的灯光照射下,几名检修人员正在开展电气试验工作。 阀厅的大门只有在每年一度的年检时才开启,室内空气沉闷。呆的时间稍长,就感觉压抑憋气。检修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副主任李福志走出阀厅,深吸一口气,忍不住按着胸口大声咳嗽起来。 3月30日,李福志从复龙站返回成都后,咳得实在难受,忙里偷闲到医院检查。医生说肺部有点炎症,建议少说话、静养。李福志不同意:“那怎么行?我马上要去锦屏站审核方案、对接工作,没时间静养,先开点药吧。”第二天,他背着一大包的中、西药品来到了西昌。 作为业主项目部负责人,李福志深感责任重大。通过深度参与复龙、锦屏、宜宾换流站的年检工作,在做好属地化沟通桥梁和“润滑剂”的同时,尽力帮助干部员工加速融入检修公司。 检修公司与宜宾管理处在技术监督、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组织和流程管控方面的差异很多,需要充分沟通和交流协调,过程很艰辛。 “所以每天不得不多说话,嗓音一天天嘶哑了。”项目部专责傅孝韬说,“今天晚上的日例会需要通报……”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李福志的咳嗽声打断了。李福志拿起桌上的一袋中药,撕开一条缝隙,大口灌了下去。 检修公司员工自主实施能力强、现场管控经验足;宜宾管理处年检组织经验丰富、熟悉现场设备。“双方科学合理的制定了分工,交流协调开展过程管控,确保年检顺利推进。”李福志说。(杨红) 信息来源:国网四川检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