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线最美员工】物资 王兵: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发布日期: 2019-04-04

 

  从川藏联网到藏中联网,从平原到高原,一架架贯穿东西的空中电力走廊正在架设,施工现场如火如荼、一派繁忙,塔上塔下埋头苦干、挥汗如雨;而在就在这些忙碌而艰辛的电力工程建设背后,一场场“硝烟”四起的物资保卫战也正在上演,飞驰的车轮、忙碌的身影,绘就了川西高原上一条流动的风景线。

  在这些战役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辛劳奔走在曲折的山路上;他们,昼夜奋战在货物吊装现场,他们将“电力粮草”源源不断地送到工程建设“前线”。 

  王兵,正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title

  急难险重任务的“冲锋兵”

  他,是“新甘石”中的“突击队员”,首批物资出发,他带领十几名“尖兵”们押运踏勘,强忍着高原反应的煎熬和长途运输的疲惫,天天冷水下干粮,穿行风雪泥沙、翻越崇山峻岭,跋涉千余公里,将首批物资安全运抵,并收集了大量道路查勘的一手资料。

  他,是川藏联网巴昌线上的“大总管”,川藏联网工程还没开始,他就率队先后八次进入巴塘、芒康,着手中转站选址和协调工作。后来,他干脆驻在现场,带领兄弟们克服时间短、任务重等困难,仅仅用了20天,完成芒康中转站标准化建设工作。

  他,是藏中联网工程的“救火员”,耍赖蛮横的货运师傅禁不住他的软磨硬泡,在“危急关头”运来了现场最需要的变压器套管;民风彪悍的藏族同胞,通过他的反复解释和真诚沟通,了解了工程的重要性,让物资中转站得以顺利建成;误解挑刺的运输司机,在他的“沟通三要”面前,从对“兵站”管理的顽固抗拒变成义务帮他做起宣传的“铁杆粉丝”。

  他,是确保雅安送出加强500千伏工程物资及时供应的“定心丸”。现场的“大事小情”,项目部的标准化建设、前期及时有效的驻厂催交,确保了省公司19年“1号工程”的物资装卸、到运、交接井井有条。

  他,是急难险重工程中的“冲锋兵”,新甘石联网、川藏联网、藏中联网、川渝三通道建设、雅安送出加强500千伏工程……别管再难再险的工程,再难啃的“硬骨头”,总有他冲锋陷阵的身影,带着一种别样的热情和干劲,打下一场场漂亮的“战役”。 

  不分昼夜工作的“铁兵”

  时至今日,2008年的抗冰救灾和抗震救灾仍然是许多物资人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时任仓储配送中心副主任的王兵,担负起了为前方救灾现场配送所需物资的重任。两个月时间里,他没有休息一天,协调厂家和运输、收发救灾物资、指挥装卸、信息统计……只为确保物资尽快送到灾区现场。“4·20”抗震救灾,他也是连续几日,不分昼夜奋战在“后方”确保物资发运,凌晨4点还在协调收货,清晨7点又“精神抖擞”地在现场忙碌起来。大伙都劝他好好休息一下,他却总说,“再坚持一会儿!”

  不舍昼夜工作的王兵是舍不得休息,“脑海里一直在回忆受灾现场的画面,看的大家伙心里难受,没有一个人提出太累了要休息,都觉得如果自己工作再快一些、前方物资备得再充分一些,就可以多帮一些人。”

  十年后的“10.11”金沙江堰塞湖应急抢险工作中,王兵已经调至物资供应部工作,从担负配送重任变为管理前端的物资调配。岗位虽然变化,心中的责任意识依旧。面对甘孜公司提出的38台小型发电机应急物资需求,他第一时间集结部门应急及仓储管理人员开展应急物资保障工作,在全省范围内查询了所有所需的发电机等物资的储备、分布、品种和规格,并根据在库物资发电机型号,为甘孜公司提出“用大功率发电机代替小功率发电机”的物资调配方案,及时满足现场物资要求。

  抗震救灾、抗冰救灾、抗洪抢险……他本着敬业、奉献、务实、自律的“铁兵”精神,勤恳踏实、乐于奉献,这位“铁兵”总是率先垂范地带领同事们为物资供应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提出各类解决方案,圆满完成各项物资供应和现场服务工作任务。 

  喜爱又敬佩的“兵哥哥”

  党员手册里有这样一句话: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就是能在平常时刻出来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王兵宣誓入党时是这样说的,在日常工作中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当问及下属对他的印象,一丝不苟、冲锋在前、迎难而上……成为构建他形象的关键词。

  奋战在物资配送和供应的人应该都能理解,物资工作天然就对人能否细心不浮躁、精心善思考提出高要求。多年来,王兵在保证所管理的工作范围不出错的基础上,经常对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工作如何能做到更系统、更高效。小到一张料卡,大到应急物资的储备,他都能有一套自己的独家秘诀。

  最开始上手管理仓库相关工作时,领导要求没有学过车辆维修的他要去管理车辆,于是他没事儿就往车底下钻,一面躺在地上扳着车轮研究各种汽车的构造,一面虚心像老师傅们请教,把车辆构造、车辆维修搞得一清二楚;因为没有接受过电脑的系统教育,ERP系统部署下来是,王兵在工作上做的很吃力,于是他买了电脑操作的书在工作之余苦心专研,ERP操作系统得如鱼得水,水平不亚于专业人员。

  来到物资供应前线后,他又基于对仓储管理工作的思考,协同制定及时准确的应急物资调配方案。基于仓储配送中心和物资供应的双重经验,他的脑海中已经自然而然地构建起了一套“人工”职能仓储管理系统,无论是二十年前的陈年旧物资,还是新的退库设备,他都能如数家珍。

  有人困惑请教他怎么能一直保持孜孜不倦的学习习惯,他总是不好意思地摸摸脑袋,呵呵一笑“学好了是自己的,别人偷也偷不走,再说了平时你们也忙,我自己会用多好啊!”

  无论是新知识、新技能,还是新制度、新流程,只要是他碰上的,保准攻克,而且学以致用。他的故事里没有太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或者色彩斑斓的传奇,但他将个人的人生价值融入自己的工作岗位,每分每秒都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这种精神值得敬佩。

  整装,再出发!

  18年12月,物资公司作为雅中直流特高压物资供应单位之一,需要选派一名物资保供经验丰富的员工,长期驻扎在工程项目所在地从事繁重的物资协调工作。有着藏中联网、川藏联网、新甘石等多项国家级电网工程物资保供经验的他被问到是否愿意承担这样的工作时,他丝毫没有犹豫地担下了这份重担,但此时他自己的孩子正是高考前最关键的阶段,问及他为何作出这样的选择,他还是那样乐呵呵的一笑:“换了谁都会把工作放在前头,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没什么好写的。”

  他,总说自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电力“物资人”;但是“川藏联网工程先进个人”“ 2008年国网公司授予的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省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多项荣誉称号默默述说着他的坚守。

  他,就是王兵,带着这份“普通”的坚持、真诚和勇敢,前行在路上。(刘柯余)

  信息来源:国网四川物资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