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蒜香浓浓 服务暖暖

发布日期: 2019-04-04

 

——国网郫都供电公司开展春耕春灌特色服务

  成都市郫都区德源镇,一边是双创高地,一边是经济作物大蒜基地。在德源镇有农田的村民,几乎家家种植大蒜。去年,受气候影响,德源镇种植大蒜的村民家家亏损。今年,村民都盼望着种植大蒜能有一个好的收获。

  国网郫都供电公司心系村民,从今年年初开始,就一直围绕大蒜之乡开展特色服务,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解决大蒜抽水用电,确保大蒜长势良好。同时,组织“蒲公英”志愿者精准帮扶,深入田间,为帮扶对象打蒜薹、卖蒜薹,爱心温暖留守学生。

title

  水润蒜乡电力护航村民收益

  德源镇的东林、合众、平城、永光四个村的村民一直习惯种植大蒜。种植大蒜的收益主要是两部分,一是蒜薹,二是大蒜。“蒜薹的收益好不好决定着村民最终是亏还是赚。”合众村许书记如是说。

  4月3日一大早,在合众村二社的刘大爷正弯着腰在田里辛苦的打着蒜薹。这时的辛苦是甜蜜的,因为今年蒜薹在本乡收购的价格在5元每斤左右,这个价格对他们来说是有赚头的。

  德源供电所罗师傅是合众村的台区经理,村民习惯叫他“罗师”。他和另外两名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一大早也来到蒜香浓浓的田地里,为村民送上连心卡。

  刘大爷收到连心卡后,有些话唠:“今年我家的蒜薹长得好,全凭年初水淹得及时。”

  “大蒜要想长得好,就要靠1月份左右,用水把蒜田浸一遍。”对大蒜种植有一套的合众村许书记解释道。

  德源镇的农田一般都比河水高2至3米。以前,因为抢水,村民打斗,或者挂飞线屡禁不止。现在,在供电所的指导和帮助下,德源镇有8个大型提灌站,100余个安有表计的专门为水泵提供电源的插座,分布在田间地头,村民农田用水不再发愁。

  在发完连心卡后,德源供电所员工开始对农排线路进行检查。在每一个提灌站,每一个专门为水泵提供电源的插座面前,他们都要驻足,检查电源是否正常,并打开开关,看水泵是否能把河水抽到沟渠。每检查完一个点位,他们就做好记录,对于存在问题的点位,能现场及时处理的就立马处理,不能处理的,他们要向所上汇报后,再组织力量进行完善。

  罗师说:“我们要在4月底前完成春耕春灌专项检查,并确保农排线路、提灌站等的安全用电。因为在4月底至5月初,农田又要用水。”

  “今年村民种植大蒜都有赚头,这要谢谢供电所保障农排用水。”许书记一席话道出村民对供电所的感谢。

title

  精准帮扶“蒲公英”发挥大作用

  3月22日下午,德源镇小学6年级留守学生陈婉莹放学了,在出校门的时候,看到了一群熟悉的人——国网郫都供电公司“蒲公英”志愿者袁思航他们。

  “小婉莹,我们接你回家。”

  “真的吗?太好啦!”

  一路上,小婉莹和“蒲公英”们有说有笑。说道她奶奶的时候,她有些愁苦,这段时间奶奶累坏了,每天都要在田里打蒜薹。

  “蒲公英”要给小婉莹一个惊喜,并没有告诉她“蒲公英”今天来帮着她家打蒜薹的目的。

  小婉莹家住的东林村,是我国有名的蒜薹村。小婉莹的身世很不辛,如今只有奶奶与她相依为命。但在“蒲公英”的长期关爱下,她健康、快乐的成长着。

  来到小婉莹家的田里,蒜香扑面而来。小婉莹的奶奶正在田里打着蒜薹,她们家的收成就主要靠这一季的蒜薹了。

  “蒲公英”们把小婉莹送到这里并没有离开,而是饶有兴趣地走进田里帮着打蒜薹。看着这群在田里忙碌的“蒲公英”,小婉莹的眼睛有些湿润。

  孩子的伤感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一会儿,小婉莹也兴冲冲的来到田里打蒜薹。

title

  打好的蒜薹一般都有专门的人收购,今年的价格在5元左右,随着蒜薹的大量上市,价格还会下跌。

  “蒲公英”早有打算,准备制作一期爱心广告,为小婉莹家以市场价9元每斤在网上买蒜薹。看似1斤4元的差价,对于家境贫寒的小婉莹来说可是帮了大忙。

  小婉莹的奶奶听到“蒲公英”的打算后,长满皱纹的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有些急促地说:“我家的蒜薹不打药,蒜味浓,还很甜。可以、可以。”

  从3月27日开始网上预订,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各单位员工被“蒲公英”的一则爱心广告打动,你1斤我1斤,到4月3日,已经卖出了230斤蒜薹。

  郫都供电公司开展的春耕春灌特色服务,贴近“三农”、服务“三农”,真正架起了村民与供电企业之间为民服务的“连心桥”。(高毓)

  信息来源:国网成都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