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故事】羌乡扶贫路上第一书记

发布日期: 2019-03-18

 

  邹鑫伟,国网北川县供电公司小坝供电所党支部书记,24年来,他始终扎根农电一线,奔波于优质服务、事故抢险、网改一线、脱贫攻坚现场。2017年5月被派驻北川羌族自治县小坝镇大梁村任第一书记。

  得知此消息后,他心里忐忑不安。原来,在小坝多年的工作让他对这里的贫困深有体会: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村民的“穷根”大都扎根于心,组织交办的任务,自己能够完成吗?每当看见农产品卖不出去,每当看见村里的娃儿上学得走一两个小时,每当……他总是会尽自己能力帮助他们。这次是拔掉大家“穷根”的难得机会,当时他便暗自许下承诺:不管艰难险阻,一定要村民过上好日子。

  为了践行自己埋藏在内心的诺言,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惠及民生、用真心温暖民心,不仅帮村民成功脱贫,得到大家的拥戴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还荣获了第五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2017精准扶贫带头人”称号。

title

  有狠劲用脚步丈量民情

  到任以来,为了摸清村民的实际情况,邹鑫伟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几乎全部时间都与村民在一起。走访之初,面对村民的质疑和疏远,邹鑫伟换上布鞋,带上慰问品,尽量用老百姓易于接纳的方式,利用晚上村民收工的时间入户走访慰问。不定题目、不设防线、不划底线,通过拉家常闲聊的方式打开村民的话匣子,各家各户的详细信息也在“家长里短”中掌握收集。然而,邹鑫伟刚上小学的儿子和年迈的双亲都只能“狠心”地交给妻子。

  在走访中邹鑫伟得知,羌族同胞大多是木质吊脚楼结构住房,家中用电线路敷设不规范,接头处更是一团乱麻,不少导线还裸露着,存在极大安全隐患。邹鑫伟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带领供电所员工义务为大梁村、酒厂村、团结村共计67户贫困户改造室内线路14.5千米,更换插座924个、灯泡804盏、开关804个,让村民们彻底告别“一怕打雷、二怕下雨、三怕吹大风”的“三怕”苦难岁月。

  有拼劲用行动惠及民生

  邓洪富是大梁村的残疾、特困五保户,一贫如洗的他早已和世外隔绝。破旧的泥坯房、头顶上的横梁摇摇欲坠、烂旧的被褥散发着腐臭的酶味……这些都深深刺痛着邹鑫伟的心,那些毛坯烂瓦、家徒四壁的景象始终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回到村委会住处,邹鑫伟辗转反侧,深冬夜晚几度披衣下床,连夜赶写递往政府的汇报材料,一定要让邓洪富有房住、有电用、有饭吃!带着这样的“拼劲”,邹鑫伟不断汇报、各方奔走,为邓洪富争取危房重建资金,帮助找施工队修建了三间瓦房。他又亲自动手,带领供电所员工为他设计线路布局、走线、装表箱、接灯。随后,又为邓洪富积极落实残疾人救助政策,让邓洪富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有安全住房的好日子。

  有韧劲用真心温暖民心

  因为贫困户“两改两建一入”项目实施,邻里之间常因占地而发生矛盾纷争。作为第一书记,邹鑫伟在收到“线报”后,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大雨倾盆,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通过“讲情说理”的手段,加上“死磨硬泡”的耐心,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村里“两改两建一入”得以顺利动工。

  为解决大梁村80%通组路未硬化难题,邹鑫伟多方呼吁,争取到通组路硬化项目6.2公里,使大梁村通组路硬化率达到90%以上,为农户的安全出行和产业发展消除了瓶颈。

  邹鑫伟还针对大梁村、酒厂村、团结村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情况,积极推动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2018年2月,三个村分布式光伏电站全部建设完毕并网售电,预计每个村年售电收入8000元以上,推动了村上集体企业经济的发展,消除了“空壳村”现象。

  通过努力,邹鑫伟团结带领大梁村“两委“班子成员完成本村24户贫困户脱贫任务,并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验收。

  邹鑫伟的坚守和执着获得了贫困山区老百姓的认可和信任,虽然脱贫攻坚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可他与羌族同胞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他说,“扎根羌山”是他一辈子的承诺!

  信息来源: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党建工作部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