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景文川:专业专注的技术尖兵

发布日期: 2019-01-21

 

 

  他,从业26年,先后参建青藏、川藏、藏中电力联网以及锦屏送出、吉泉线等多个重点工程建设,多次在抗冰抢险、抗震救灾、应急救援现场开展技术指挥;他,受聘担任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技能人员“双千人才”班专业导师,参与国网公司、省公司等各级专项方案评审,编制国家电网公司货运索道等技术标准,带领团队取得了专利技术成果90余项;他,开展悬索式越线架、重型索道运输、直升机运输等应用研究,先后完成《四川高山峻岭地区典型施工经验》等20余篇技术报告和论文,并在国内重点刊物发表。他,就是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专家、副总工程师景文川。  

【十大劳模风采】景文川:专业专注的技术尖兵

勤勤恳恳的技术专家

  送变电公司是野外施工型企业,在“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艰苦生产生活条件下,跋山涉水是常事,一些新入厂大学生吃不了这份苦,选择了离开,而他一干就是26年有余。

  “腿勤、眼勤、口勤、手勤、脑勤”,这“五勤”是近年来景文川在新入厂大学生培训课上说得最多的话,要求新员工要亲力亲为、多观察、多问、多干多写、多思考。

  2011年,送变电公司承建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景文川主动请缨,驻守人类适应能力极限的青藏高原无人区,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保障工程建设安全、优质、高效推进。他克服大雪、大风、冻土、高原缺氧等恶劣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长期呆在海拔4700多米的高原上,虽然常常头疼胸闷、吃不香睡不好、甚至多次生病,但他依然选择坚守现场,与一线员工同吃同住,带领技术团队昼夜奋战,经过详实的理论计算和反复比对研究,《青藏高原冻土灌注桩典型施工方法》应运而生,一举解决高原冻土基础施工难题。

  次年,在送变电公司施工建设的500千伏锦裕线,线路途经17公里山地无人区,施工难度前所未有。为解决现场基础、立塔、架线施工难题,景文川先后五次进出无人区,用脚一次又一次丈量着无人区的山川河谷。为解决无人区山地运输难题,提出建设简易货运索道,成功解决山地基础施工物料、塔材和导线运输难的问题;创新运用重型直升机运输位于绝崖峭壁的塔位钢管塔塔材,成功突破铁塔组立施工阶段最后一道瓶颈,保障了工程建设节点工期进度,为锦屏水电按时送出奠定了基础。

  常驻现场的创新达人

  “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景文川在送变电公司历届技术专业培训课上说。无论是曾经的一线工作者,还是在现在的专业技术干部岗位,景文川都极为重视施工技术的革新和实践,为提高施工效率而不断探索新的施工工器具和施工方法。“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在大师工作室工作研讨会上,景文川作为带头人,要求技术攻关团队要从工程中去发现问题,在书籍和文献中去找到灵感,应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为充分结合一线开展实践,他还要求工作室全员常驻现场,将创新工作办公室设在项目部、施工队和作业现场。

  2012年,为解决500千伏锦乐线无人区线路长、张牵场设置困难、张力放线方案要求将设备和导地线运输上山的技术难题。在景文川的主持下,第一次采用了新的工艺和设备,在陡峭山区地形条件下,设计安装载重6吨的重型索道和桥式起重机,解决张力场运输和无吊车情况下导地线上盘问题。在执行过程中,由于过去没有经验,单次载重量极大,进展一度极不顺利,出现了重物落地等问题。为此,他直接驻守现场,每天徒步上下山(单程近4小时),多次组织现场“诸葛亮会”,虚心听取一线工人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最终让新的工艺和设备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和效能,圆满完成施工任务,获得了业主、设计、监理、属地管理部门等各方好评。

  随后,2013年至2016年,在川藏联网、山东1000千伏榆潍线等工程中,景文川率领技术团队,一次次驻守现场,再接再厉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完成了电力建设领域轻型及重型货运索道标准化工作,创新研发货运索道行走小车自动转轨循环装置等一系列创新成果,其中货运索道行走小车自动转轨循环装置在《工程设计学报》《科学技术与工程》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历年来在工程建设领域被多次引用。

  在景文川的专业带领下,2013年经省公司考核评估,送变电公司成为省公司四个科技攻关团队依托单位之一,送变电公司科技工作团队被省公司命名为“景文川大师工作室”,他承担了更多的专业咨询、科研等任务,为省公司高质量发展献言献策,贡献力量。

  诲人不倦的为人师者

  景文川常说:“技术工作是一项繁锁的工作,需要不断学习、总结、积累、提高。”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送变电公司青年员工的殷殷期盼。

  2003年9月,南充环网工程圆满完成,为全面总结工程的施工管理和技术成果,他组织收集整理各类管理技术文章41篇,编辑出版了《环网工程技术总结》;2009年至2010年,他主持编制了《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施工工法》,该工法分为线路施工、电气安装、土建施工、调整试验四个分册,共计60余万字,为公司施工标准化做出了积极贡献;2012年以来,他还编制了《无跨越架不停电跨越施工技术实施条件判断》《重型索道和桥式起重机在工程中的设计和应用》《成都平原地区地下水处理典型施工经验》《抢修抢建工程铁塔处理要点》等一批实用技术报告。

  他将历年来的总结成果一一汇编成册,有针对性地分发给新入厂员工、工程项目技术质量人员等,帮助施工技术人员更好地掌握要领,在送变电公司带出了一批优秀的年轻技术人员,安全、优质、高效地推动工程建设。

  在日常工作中,景文川充分发挥技术专业优势,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送变电公司组织的各级培训和科技项目攻关时,他积极为年轻技术人员讲解业务知识,解决“四新”技术开发和应用问题,帮助年轻技术人员成长;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他受聘担任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技能人员“双千人才”班学员专业导师,悉心为学员讲授线路施工技术,并全程指导学员研究课题,直至完成论文形成成果。

  “人活着就应该有自己的价值。”景文川在技术领域,他是专家;在工作态度上,他一如既往起到标杆作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他立足施工一线,助力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在教育培训方面,他孜孜不倦,以身作则育人无形。(刘湘钒)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