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绒布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白玉人,现任国网甘孜白玉县供电公司输电运检班班长。自2009年参加工作,扎西绒布就一直从事着输电运检工作,负责全县7条35千伏输电线路的巡视和检修,白玉县平均海拔3500米,这7条线路全长300多千米,日常的巡视检修工作基本需要徒步完成,扎西绒布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9年。 扎根大山深处只为万家灯火 扎西绒布说:“这个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想到能让家乡的百姓用好电,再辛苦也值了。”每次出发巡线之前,扎西绒布和班们都要细心检查工具包,虽然负重越轻越好,可望远镜、钳子、扳手、矿泉水、干粮这些都是必带的,一去就是一天,喝凉水、啃干粮对他们来说早已习以为常,背着沉重的工具包,在崎岖的山路中穿行更是家常便饭, “最远的一基铁塔,平常需要走2个小时,如果遇到下雪下雨,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而且全程都是在爬山,体力不好的真干不了这个。”扎西绒布说。 在班员韩洪森眼中,班长扎西绒布是一个“务实干事认真的人”。2018年初,由于大风把树木吹断,压倒了一基铁塔,35千伏阿盖线线路跳闸。春节将至,必须马上抢修铁塔和线路,恢复供电,这条线路距白玉县城100多公里,为了节约路上的时间,扎西绒布和抢修人员在现场搭了帐篷,白天开展抢修工作,晚上就住在帐篷里。冬天的白玉晚上气温零下十多度,扎西绒布和同事们只能在帐篷外燃篝火取暖,他们在帐篷里住了5天后,成功完成了抢修工作。 主动请缨抢险坚守救灾一线 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扎西绒布总是冲锋在前。2018年11月3日,原“10.11”金沙江堰塞湖垮塌处再次塌方,形成堰塞湖,抢险工作形势异常严峻。扎西绒布参与过“10.11”堰塞湖抢险,“我有经验,熟悉路,派我去吧。”当听到再次塌方的消息后,扎西绒布主动请缨参与抢险。这一去,就是11天。 他和抢险队员携带发电机和应急物资,平均负重40公斤,徒步穿越原始森林,有了扎西绒布的带路,抢险队员从则巴村徒步走到前沿观测点只花了5个小时,比第一次去节约了2个小时。到达前沿观测点后,扎西绒布和队员们迅速搭起救灾帐篷,安装好应急发电机,第一时间为前线指挥部提供电力供应。 在前沿观测点,由于客观原因,扎西绒布和抢险队员缺乏必须的生活物资,要徒步往返于前沿观测点和堰塞体之间,确保两个地点的供电。往返一趟需要2个小时,扎西绒布和队友每天需要往返三四趟,长时间的行走,扎西绒布的脚上磨起了许多水泡,但他仍是一声不吭,圆满地完成了此次“11.3”金沙江堰塞湖保电任务。一名抢险现场的武警感叹:“灾难在哪里发生,国网人的身影就在哪里出现”。(黄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