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一线员工】送变电 何文:为电力事业奉献青春

发布日期: 2019-01-14

 

  何文,32岁,2012年获得西南交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来到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无怨无悔地坚守在施工一线,埋头苦干,一干就是6年。作为一名专业技术干部,他先后参与了500千伏南天变扩建、水洛变、川藏联网工程巴塘变等工程建设,现担任藏中联网工程波密50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项目总工。因工作表现优异,2017年被国家电网公司评选为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在四川送变电辉煌六十年典礼上,被授予“星光榜样”荣誉称号。

title

  爱岗敬业,扎根基层

  2013年7月,作为一名刚工作一年的新员工,何文正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水洛乡,参与水洛500千伏变电站的GIS施工。在学习变电站知识、各种施工技术要求、安全防护措施等理论的同时,他还向老师傅们手把手学习安装电气设备。此时川藏联网工程启动前期准备,何文收到分公司电话,通知他返回成都,准备巴塘500千伏变电站的工程建设。

  8月,从成都出发前往巴塘,两天车程,翻越5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山路颠簸曲折。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的高原反应让他难以适应,他坚持着抵达目的地。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是一到巴塘城郊海拔3300米的象鼻山,施工现场的恶劣条件还是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象鼻山上一片荒凉,没水、没电、没信号,所有电器都成了摆设,他成了与世隔绝的野人。

  山上严重缺水,唯一的水源从一口山泉引出,蓄存一晚上也仅够当地牧民和牦牛所需,一百多名施工人员的生活用水根本无法保障。项目部只能依靠一辆皮卡车,从山脚下的县城往返运水,十八公里“送水路”曲折难行,每一滴水都格外珍惜。除了气温寒冷、缺水缺电,最难以忍受的是狂风和沙尘。2013年11月的一个晚上,为了混凝土基础浇筑一次成型,他从白天一直忙到了黑夜。正当大家忙个不停的时候,十级大风突袭而来,电线刮断,眼前一片漆黑。何文住的板房被狂风刮得“嘎吱”巨响,整个板房似乎随时可能被连片卷走。

  2014年10月,川藏联网工程巴塘500千伏变电站按期安全优质投入运行,结束了西藏昌都地区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彻底解决了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州南部地区145万人口的用电问题。

  勇挑重担,攻坚克难

  2016年初,当时世界上最艰难的电力建设工程——西藏藏中和昌都电网联网工程开始筹建。何文主动请缨,带着高原地区的施工经验,踏上了西藏这片净土,不畏山高风大气候糟,带领川藏联网的“牦牛团队”积极投身到波密500千伏变电站的工程建设。

  11月的波密,雪盖满了屋顶、马路和施工现场;压断了树枝,阻塞了道路交通;隐没了施工现场设施,站内建筑物和雪花交相辉映、层次分明、绚烂夺目,此时的变电站已经零下5度。天刚蒙蒙亮,项目总工何文带着两名同事来到了施工现场巡视检查。

  “待雪完全融化后,咱们的架子工才能上去作业。脚手架搭设中应统一指挥、协调作业,时刻提醒架上作业人员必须佩挂安全带并站稳把牢,确保构架的尺寸、杆件的垂直度,各节点构造和紧固程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何文叮嘱道,“安全是我们建筑施工企业的基石,是各项工作的前提。我们要贯彻‘工作再忙、不忘安全、电网建设、安全优先’的理念,杜绝违章现象,真正做到工程本质安全。”

  作为项目总工,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的同时,何文还将书本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工程实际有机结合,带领身边同事创新施工工艺。作为项目部的新兴力量、年轻血液,他总是不遗余力地为工程提出各种新思路、新想法,在每周二的晚上召集参建主要负责人进行工地夜校的学习,针对高海拔、昼夜温差大、高寒的气候条件进行QC小组研究。何文还组织技术人员研究降低混凝土开裂的方法,形成QC成果,撰写论文。针对冬季混凝土施工,采取加热骨料、搭设暖棚、薄膜覆盖、定时测温等措施,确保基础混凝土质量。

  波密变电站是500千伏与220千伏电压等级的合建站,是藏中联网工程的枢纽站,同时也是最大规模的变电站。变电站配置了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容量共27台变压器、电抗器,526吨绝缘油。设备的安装质量成为了决定变电站能否优质、安全、按期完成的关键因素,一些有着二十多年一线施工经验的老员工对此忧心忡忡。何文没有望而却步,他组织施工人员一起制定变压器冬季施工专项施工方案、标准作业卡和安全保障措施,提出在低温环境施工中采用双层保温棚、棉被覆盖、红外线测温等技术措施,示范先行,过程监督,由此保证了所有变压器的安装质量。

  波密变电站海拔近3000米,属于典型的高原气候,风大且沙尘严重,何文对此制定了GIS室风淋防尘制度。在GIS组装期间实行封闭管理,进出GIS室必须通过GIS风淋除尘,并利用尘度检测仪检测安装过程中粉尘浓度,有效提升GIS设备的安装质量。不仅如此,何文及其团队集思广益,加强施工创新创效,采用机械牵引机展放动力电缆,L型塑料橡胶保护电缆支架端头,专用加热装置加热六氟化硫气瓶,解决了工程施工难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波密变,何文不仅是项目总工,还担任波密变电站项目临时党支部的委员。作为临时党支部党建工作的“领头羊”,他大力推进项目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使项目党建与项目管理优势互补。

  何文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组织开展月度“岗位之星”评选,“三亮三比”、重点工程劳动竞赛等活动,宣传党员事迹,让党员“站出来、亮起来”,在团结拼搏、忠诚担当上当模范,在提升管理、创新创效上当先锋,为推进工程建设提供坚强保障。项目党支部与栋垭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开展“做好先行官,架起连心桥”、重温入党誓词、关爱慰问藏区五保老人等主题党日活动;还邀请松宗镇栋亚村儿童到变电站开展“同庆六一,共献爱心”儿童节活动,赠送爱心学习用品。

  不仅如此,由于波密变紧邻318国道,时常会有朝拜、骑行、徒步的人经过变电站门口,他还提出建设共产党员服务站,开展“六个一”志愿服务活动,即为过往游客提供一个休息座位,倒一杯热水,提供一次充电服务,送一面小国旗,提供一张地图,介绍一次工程建设情况,为入藏行人伸出爱心之手,提供热心服务,感受电网人的温暖。

  2018年5月12日17时30分,波密变电站工程站址附近,距波密县尼足水电站方向2公里处发生山林火灾险情,正在变电站施工现场工作的何文发现后,放下手中工作,按照“抢险不冒险”的原则立即组织抢险人员30人,前往两处山林火灾险情现场开展灭火救灾抢险活动。17时45分,在政府的统一调配下,何文和抢险队员兵分两路,分别携带灭火器、铁锹、消防沙、水桶等工具,通过砍伐防火隔离带、洒水、灭火器灭火、盖沙以及开挖隔离沟等应急措施进行灭火行动,迅速扑灭两处明火并控制险情。险情控制后,他们还多次肩挑背扛应急水源,徒步上下山,进行二次洒水防止火星复燃。确认无复燃条件、火灾隐患全部消除后,他才组织带领抢险人员安全撤离。

  何文及其抢险队员奋力排除火灾险情,保护了西藏地区原始森林及生态环境,向社会展示了一个国网人的责任担当,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

  无怨无悔,奉献青春

  春去春来,转眼何文已到而立之年,他说这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犹如一日之晨、四季之春;犹如朝阳喷薄欲出;犹如花朵含苞待放。刚结婚不久的他和每个年轻人一样,渴望大都市的便利交通,快捷购物,能够与新婚的妻子日日相伴。辛勤的工作本身就是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但他却在这个人生的岔路口依旧选择了历练与拼搏,在这远离人烟的波密变坚守着这份清苦,建一座站,树一座丰碑。

  波密变环境虽美,但夏季多雨,冬季严寒,物资匮乏和交通不便都给施工项目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不影响建设任务的按期完成,大家一致驻守现场,不“舍得”请假,何文也是一样,虽然对家人愧意满怀,却也不能放下手中的工作,放下肩上的责任。

  2017年6月14日,因为与新婚的妻子联系不上,何文一边工作,一边忧心忡忡。下午5点,当多月不见的妻子突然出现在他面前时,泪水顿时浸润了他的眼眶。原来这是妻子精心为他准备的一个惊喜,特地请假到工地来看他。妻子远道而来,何文本应该陪伴左右。但现场施工任务紧、标准高,作为项目总工的他,想的最多的、专注得最多的是波密变建设。特别是在电气施工攻坚阶段,他下定决心更不能离开工地,不能离开自己坚守的岗位,不能离开自己并肩奋战的同事兄弟。

  波密500千伏变电站从场平工作算起,到2018年已是建设的第三个年头,因为长期在外,何文和妻子聚少离多。11月,工程顺利投产后,他们将迎来第一个宝宝的降生。对于未来,何文说,作为电网建设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工程建好,造福地方,而作为丈夫和父亲,最大的愿望是和家人团聚,祝愿家人幸福平安。

  目前,藏中联网工程全线顺利带电投运,圆满实现了藏中电网与西南电网同期并网,西藏电网必将更加坚强,通过打通西藏水、风、光清洁能源开发和外送通道,引领藏族同胞唱响中国梦。何文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扬“老西藏精神”和“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国网企业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建功电力天路,与恶劣天气斗争,与工期进度拉锯,以热忱坚守,以热血融冰。他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勇担重任、勇闯雪域、勇开天路、勇攀高峰,在藏中联网工程建设,全面建成西藏人民的小康社会,构建全球清洁能源互联网中为电力事业奉献青春、发挥自己的光与热。(王亮)

信息来源: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