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是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变电二次运检班文德贵退休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她眼含着热泪向这个她奉献了整个职业生涯的地方告别,用饱含深情的声音说:“我在这个地方工作了三十多年,回想当初的样子,变化太大了,有时候甚至不敢相信这一切时真的……” 电力生产、技术的变迁 上世纪80年代,电力系统的保护设备几乎都是继电器式的保护,保护的选择性、灵敏性差,可靠性不足,二次接线复杂。而一个最简单的保护也需要三五壮汉,摆上“水煮桶”,忙活半天才能校验。工作现场,所有的生产记录和试验数据,全靠一支笔和一本笔记本。 时间来到了2000年,微机型保护开始进入变电站。不仅使保护设备的选择性、灵敏性、可靠性得到了保证,更是让综合自动化技术得以在电网中实现,促成了变电站由有人值班到无人值守的转变。这一时期,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二次安全措施票开始在生产中应用,使得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智能变电站时代,设备不仅先进、可靠,更是实现了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网络化。校验一台集成了数十种功能的保护装置,仅需一根光纤,一台手持式校验仪便能轻松搞定。结合了安全管控平台、标准化作业工艺工序卡、二次安全措施票等多种方式的标准化作业流程早已深入人心。 改革开放40年,电网建设和继电保护技术快速发展;安全运行、安全作业一直是二次检修人关注的重中之重,不断的建立科学先进的管理、作业流程,与时俱进的更新各种作业设备,人身生产、设备安全、电网安全早已迈上了新的台阶。 班组硬件、软件的变迁 30年前,班组作业设备少、条件比较艰苦,办公室内就只有一张公用的会议桌,外勤时大家经常是坐在东风大货车的货箱里早上7点就要出门,晚上很迟才能回家,下乡没有伙食,就自己带点干粮,没有对讲机,现场通信就基本靠吼。 而今,几乎人手一台的办公电脑,齐全劳保物品,优越的办公环境,各式各样的生产车辆,完善的后勤保障,为职工能安心的工作扫除了一切后顾之忧。 在80年代,班组文化建设主要是开展技术知识培训的方式进行,而今,班组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参加“文化补习班”,在使用多种方式提高业务技能和工作水平同时,更注重团队和谐,建立阅读室增进交流,开展文体活动增强体质,邀请职工家属共话艰辛、相互理解,开展新闻宣传树典型活动,不断提高班组凝聚力。 改革开放巨变的40年,也是变电二次运检班成长的40年,无数前辈在这里战斗过,谱写了一曲曲雄壮激昂的电力奋斗曲。年轻一代二次人将继承和发扬前辈“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和奉献精神,不辜负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一个脚印,撸起袖子加油干,随时准备奏出新时代的最强音。 文德贵回忆完这一切,感觉自己仿佛只是做了一场梦。(罗培瑜) 供稿来源: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