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飞至信利110千伏线路工程建设纪实 12月11日,宝飞至信利110千伏线路工程东线投入运行,110千伏信利变电站投运,标志着国网眉山供电公司高效完成了地方政府交办的任务,用行动践行了承诺,完美诠释了“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 漂亮的答卷集聚了供电人坚如磐石的信念、坚定有力的行动、辛勤付出的汗水,是他们用必胜的信念、坚毅的脚步、担当的肩膀架起了一根根电力银线,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新动能。 树立信念,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这样一个长达40公里的线路工程建设,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常规需要3年时间,而信利线路工程仅用了1年就完成任务。”眉山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李伟说,“完成工作任务最大的体会是,树立必胜的信念,落实每个环节、流程要求,让每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完成的任务。” 宝飞至信利110千伏线路为信利集团显示器工厂专线,线路建成后,将为工厂单独供电。信利集团显示器项目于去年落户仁寿,主要生产第5代TFT-LCD高端车载及智能终端显示器等电子产品,最大用电负荷约117兆瓦。工厂量产后预计年产值121亿元,年税收7.6亿元,税后利润9.7亿元,将为仁寿提供5000个就业岗位。 地方政府给出的最后期限是11月底前110千伏信利变电站要投运。工期紧、任务重,眉山供电公司领导班子要求各参建部门、单位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全力以赴,绝不因电力建设而影响地方经济发展。 “宝飞至信利110千伏线路工程建设能否按期完工,事关公司对用户的承诺,必须树立必胜的信心,按期完成电力线路建设任务。”眉山供电公司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眉山多能输变电分公司积极迎接这一挑战,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困难肯定很多,但却是一次难得的挑战自我的机会,如何把信利工程从规划变为现实,要整个团队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大家树立起了信心,挑灯夜战,看图纸、编方案…… 密切配合,为项目争取时间 要想在一年时间内高效完成建设任务,工程建设战线上的各个链条必须环环相扣、密切配合、衔接有序、把控严格,坚持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首位。 眉山供电公司负责人靠前指挥,建立起了信利工程专项周例会制度,各相关部门碰头“讲干货”,提前发现问题,仅仅半年时间,完成了可研、初设、报审、批复等前期工作。在项目推进前期,眉山公司建设部办公室经常灯火通明,施工单位、业主、监理逐基进行工期推演。按照每基铁塔开挖、浇筑、养护期、架线每个工序需要的时间,倒排工期,查找、解决问题。 7月29日,眼看开工在即,却被塔材供应商告知已排序其它项目,眉山供电公司负责人得知后,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带队来到了江苏常熟风范电力设备公司,找到厂家领导,协商解决,让塔材按时送达。 在眉山供电公司的统筹安排下,眉山多能输变电分公司在短短一个月内组建了线路工程施工项目部,调配洪雅县供电公司线路骨干参与工程建设,属地单位国网仁寿县供电公司配合对涉及到的每一户人家做好青苗赔偿、占地补助等相关协调工作。 为了减少信利工程建设途经的1万多户居民停电时间,眉山供电公司投资70万元进行低压改造,国网仁寿县供电公司员工放弃节假日,在国庆中秋期间进行改造,最大限度减少影响停电户数。 在办理跨越高铁手续时,眉山多能输变电分公司项目部多次来往于相关部门,历时一个月及时办理好跨越高速路相关手续,为整个项目争取时间。 规模作战,把控每个小细节 信心来自于干、业绩来自管。信利线路施工现场每天有20多个作业点,近300名施工人员同时施工,大规模作战,风险程度呈几何增数增长。眉山多能输变电分公司的红色铁军充分发挥管理的智慧,精心策划、精心管控,把管理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细节、每一基铁塔建设中。 “压接工序是什么?工艺要求是什么?机具配备有哪些?”10月9日,在信利施工现场,眉山多能输变电分公司工程部主任杨晓冬对现场负责人进行抽问,将各项管理的要求传递到现场每位施工人员。 向管理要效益,输变电分公司上下集智攻关,重点从管理工作入手抓好工程建设。在严格执行基建管控要求的基础上,输变电分公司建立起了本项目专项标准化管控流程,实行项目管理日报制,确保工作精确到每个点、每个现场。公司负责人不分节假日轮流值守现场,工程部主任全过程驻扎在项目部参与建设,增配人员做到管控组与作业组“一对一”。 11月2日,新建线路两跨仁沐新高速路、两跨遂资眉高速路,由于工作配合要求封网工作要在一天完成,是此次工程中的一场攻坚战。当天,有四个四级风险同时开工,4个小组32名工作人员深入每个封网现场。在现场,施工人员穿梭于密密麻麻的跨越架和封闭网,现场管理人员、监护人员到岗到位,一切工作都进行得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工程建设期间,国网公司、省公司和地市政府相关领导多次到现场进行督导和检查,安全、高效的工程进度,规范可控的现场管理,受到了一致好评。 回想起项目建设的100多个日夜,建设者们驻扎在乡镇上的项目部。酷暑时节,所有材料都是靠马驮人扛,“蚂蚁搬家”式地运到各施工点位,马儿累得在地上打滚拒绝“工作”。施工的艰难度,让每一位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都记忆犹新……(陈冬勤 赵雨晴) 信息来源:国网眉山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