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初冬,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深。天气寒凉,草木为霜,调整业务范围后的国网四川电力(遂宁)共产党员服务队正式开始户表后的报修业务。 朋友圈的表扬 11月19日晚,因为一张转发的截图,党员服务队的微信工作群热闹了起来。那张让队员们开心的截图,是一位叫杨蒙的电力用户发表的“朋友圈”,表扬当晚去翡翠城小区为她家复电的服务队值班人员。她说:“不错,服务很好,一万个赞!感谢!” 原来,当晚10时许,正准备休息的杨蒙一家突然发现家里没有电了,便迅速拨打电力服务电话。几分钟后,当值的党员服务队队员何多兵回拨电话,告诉杨蒙20分钟内将会到达她家的小区。 “你们这么快就赶到了?真没想到,这种感受还是第一次。”打开房门,看到门前着装整齐的队员,杨蒙的感慨脱口而出。 问清停电当时的情况后,何多兵决定到表箱看看。“我知道表箱在哪儿,我给你们带路。”杨蒙热情地走在前面。 打开表箱,故障原因一目了然:表箱出线开关烧坏。接下来,何多兵与敬晓兵迅速展开更换工作。杨蒙在一旁用手机帮着照明,还不停地问着一些安全用电知识。 10多分钟过后,更换工作结束。回到明亮的家中,杨蒙拿出手机,在“朋友圈”中发布着自己的感受。 那几句真挚的感叹,很快传播到了队员们的圈子里,这是意外的收获,鼓舞着忙碌的队员们。服务队的形象就这样传播开来。 “我们会继续努力!”何多兵掩饰不住嘴角上扬,信心满满。 廉租房的灯光 刚做完眼部手术的刘光芬怎么也不会想到,因为她的一个电话,上门为她服务的电工师傅不仅态度好,忙里忙外地还不收钱。 家住胜利小区廉租房内的刘光芬已有几天没用上电了。刚停电那会儿,她想,自己眼睛才做完手术,眼前的事物都是一个模糊的影,有灯没灯都差不多。几天过后,没电的日子实在不好过,她找邻居帮忙拨通了服务队的电话。 接到工单的何多兵来到刘光芬家,看到独居的刘光芬摸索着让座,絮叨着这几天的经历。“你坐着说就行了,我们会帮你检查的原因的。”何多兵放下工具包,寻找着室内弱电箱。“谢谢师傅了。”刘光芬一脸的感激。 “你家停电的原因是空开烧坏了,要换一个。你家有备用的吗?我们帮你更换。”何多兵问道。“没得,我也买不来。啷个办哦?”刘光芬无可奈何地说。 何多兵四下环顾了一眼刘光芬的家,不太大的两室廉租房,屋内有些杂乱,从室内陈设可以年看出刘光芬的生活不是太宽裕。 何多兵从工具包里找出一个空开,这是出门前备下的,遇到刘光芬这样的客户就能派上用场。默默地更换好,何多兵对刘光芬说:“大姐,帮你处理好了。现在我试一下,看灯亮不亮。”“要得,要得。”刘光芬连忙说。 廉租房的灯又亮了。刘光芬喜极而泣,连声说道:“谢谢师傅了,辛苦了。” 归位的红苹果 11月7日晚,送走服务队队员何多兵、杨海军后,70多岁的蒋毓秀老人回到屋内,突然发现那两个送出去的红苹果又回到了桌上。 “唉,这些娃娃才真是的哦,不就是两个苹果嘛,放回来干啥子嘛。”蒋毓秀自言自语地走到窗边,向楼下望去,那辆黄色的车子刚好驶出小区大门,很快就不见了影。 蒋毓秀一个人住在恒达东路37号,因为年龄大了,不太喜欢出门,天气好的时候,会到楼下花园走走。那天下雨,刚进屋,灯就不亮了。明天吧,明天想法子找人来修,家里还有几支蜡烛,该够用的。老人这样想着,凭着熟悉的记忆,找出了蜡烛,就这样度过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买菜路上遇到同楼的邻居,说起昨晚没电的事,邻居告诉她,电力公司有个党员服务队,是24小时值班,打个电话就会来人的。 半信半疑的蒋毓秀问邻居要了电话号码,终于在天黑前鼓起勇气拨通了报修电话。电话里的小姑娘很耐心地问清了地址,说让她在家等着,一会儿就有人上门来服务的。 当何多兵和杨海军出现在她面前时,蒋毓秀开心了,特别是那个叫杨海军的女娃儿,不仅嘴甜,还亲热地叮嘱这叮嘱那。蒋毓秀一口气讲完了这两天停电的经历,才感到自己说了很多话。 “老婆子话多了,你不会烦吧?”蒋毓秀小心翼翼地说。“不啊,你就是要说出来,你说了,我们就清楚了,好帮你,真的,不要怕麻烦。”杨海军满脸的笑容。 在她们俩聊天的时间里,何多兵完成了室内用电检查,在表箱前找到了损坏的保险,更换了表前保险后,一切恢复正常。 “干了活儿,还不收钱,吃个苹果应该的。”在两人收拾工具的时候,蒋毓秀从餐桌上的水果篮里拿出两个红苹果硬往杨海军手里塞。实在没办法了,聪明的杨海军假意收下,趁着老人转身的空档,将苹果放回了篮子里。 每天,不同的队员奔波在报修的路上,我们会不经意间与他们相遇。每天,我们都会遇到很多人,或许每一个人的出现都会有他的意义,服务队队员的出现会告诉你:日子再难,也请不要忘记,这个世上仍有温暖与深情。(伍平) 信息来源:国网遂宁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