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叙永电网:40年,沧桑巨变

发布日期: 2018-10-30

 

  40年,沧海一粟,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地处乌蒙山区,四川盆地东南、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少数民族聚居地,素有鸡鸣三省之称的叙永县,在改革春风的浸润下,方兴未艾,仿佛转瞬间,贫瘠的土地上就萌发出勃勃生机。

  从煤油灯到电灯,从用上电到用好电,40年,叙永县电力建设沧桑巨变,电网建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叙电人上下求索,努力追赶超越,走过了不平凡的40年历程。

【改革开放40周年】叙永电网:40年,沧桑巨变

  老辈人的电网记忆

  40年前,叙永县仅一个发电厂、一条35千伏线路、2座35千伏变电站和一座开关站,电力基础相当薄弱,年供电量不到1千万千瓦时。

  “40年前,叙永县仅城区有电,配电变压器仅十余台,线路少得可怜。大部分乡镇没电用,照明以点煤油灯为主。有电的地方,电压不足,灯不亮,能看见灯的红丝丝,收音机、录音机不转。”说起当年的用电难,国网泸州叙永供电公司退休职工万可权记忆犹新。

  万可权是叙永电力建设的第一代电力人,算得上是叙电建设的“老功臣”,曾经参加过叙永县第一座红娘子变电站的建设与安装投运。

  “70年代,要建设一条输电线路困难之大。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要在在崇山峻岭的叙永山区竖根电杆,就更为艰难。叙永大山里,山高坡陡,没有水泥路,一条石子烂泥路,大坑接小坑,一下雨,黄泥沾满裤腿,路特别难走。立电杆,拉线材,没有大型施工机器协助,队上只有一台手扶拖拉机,近50公里线路,电力设备全靠肩扛手抬进山。70年代,汽车是个稀罕物,只有运送电杆时,才用得到。每天,天不亮上山,天黑才下山,工作不管多晚,都必须把线架起来,以防电线遭到破坏。工程队经常住在寺庙、公社礼堂,上班全靠走路,还得自带行李,工程建在哪里,背包就扛到哪里。”

  万可权继续介绍:“工程最难的是翻越长春崖和凤凰山,3档线,落差1千余米,130余人扛1公里多线路,每人背50余斤上山。叙永的冬天,尤其寒冷,山上下着雪,我们在崇山峻岭间,连续工作十余个小时,有的地方还没路,条件之艰苦,但没有人喊累,没有人叫苦。一次工作下山,我脱离大队伍迷路了,四处荒山野岭,手电筒没电,四下黑黢黢的,联系不到工友(那时候没有手机,有bp机都好洋气),我找了一处有树笼掩盖的‘深基洞’(空的死人墓穴),准备过夜,怕野兽侵袭,四周捡了很多石头,寻了棍棒,准备将就一宿。后来工友打着火把寻山,我才脱离险境。”

  80年代,叙永山区还比较封闭落后,改革开放步伐慢,力度小,经济发展相对迟缓,电力建设和工业经济犹如蜗牛前行,没有大的电力建设项目,没有大型工矿企业支撑。

  “那时候,调度还属于‘盲调’,没有电脑、没有系统接线图,没有开关开合位置显示,眼前只有一张不会动态显示的地理接线图,电力调度全凭调度员的大脑记忆。主要供电客户有大树磺厂、氮肥厂、机械厂、水泥厂等,停电做不到提前通知,拉闸限电十分频繁,电力供需矛盾突出。‘缺电’‘停电’‘限电’成了口头禅。电力紧缺需要拉闸时,全凭调度员自己觉得停那条线负荷相当就拉那条线,没有什么有序用电预案。”调控分中心主任王廷芳回忆说。

  电网建设步入新时期

  90年代是叙永电网建设快速发展时期。94年,叙永县第一座110千伏叙永变电站投入运行;95年建成投运了35千伏西湖变电站;96年,110千伏摩尼变电站建成投运,又将35千伏西湖变电站升级为110千伏站。97年建成投运了35千伏和平变电站,98年又投资8000万,建成投运了35千伏观兴、两河、丹山、水尾、江门等5个变电站。

  2000年左右,叙永县大工业得到较大发展,矿石开采和小工矿企业发展也如火如荼,电力建设的脚步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电力供应依然紧张。

  缺电最厉害的要数2002年,整个四川都缺电。那个时期,电力非常紧缺,限电频繁,电力客户都在“等电”“抢电”用,电力供需矛盾突出。供电不足,只能采取“轮停”“轮送”这种不是办法的办法缓解用电。

  2005年12月,国网叙永县供电公司正式成立,有了国家电网公司的大量资金投入与科学管理,电网才逐渐变得坚强。当时,叙永供电公司担负了全县4个乡镇的供电任务,供电面积仅为820平方公里,。

  2015年,叙永公司接收了叙永县所有小水电供区,新增供电面积2133平方公里,接收公用配电变压器2449台,容量16.3675万千伏安,担负21个乡镇供电任务,供电户数达到22.55万户。

  40年,一座座崭新的变电站拔地而起,一条条银线飞入到大山深处,连通着大山的希望与未来。

  弹指一挥间,经过一代又一代电力人的砥砺奋进,在叙永县广袤的大地上,建设起了以220千伏震东变电站为依托,总容量77.34万千伏安的坚强电网。叙永县总供电量从0.1亿千瓦时增加到6.6亿千瓦时,增长了66倍,等于再造近60个叙永电网。220千伏变电站从无到有,110千伏变电站从0座到5座,35千伏变电站从2座到11座。220千伏线路160公里(2条);110千伏线路192.7公里(11条);35千伏线路182.8公里(14条);10千伏线路3038.5公里(81条不含专线)。公用配变2861台,低压配电线路总长近17000公里,所有变电站实现了无人值班,调控一体化。

  40年,沧桑巨变。一代又一代平凡的电力人,扎根电力事业,在改革的浪潮中,厚积薄发,用责任和担当,参与见证了40年不平凡的电力历程,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瞬间。(古春)

  信息来源:国网泸州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