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谱】殷显树:翱翔在大凉山的“雄鹰”

发布日期: 2018-10-29

 

   编者按:为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牢记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做好先进典型传播。为此,公司网站要闻新开设群英谱栏目,将陆续刊登出公司先进典型,敬请大家关注。

  凉山,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地处横断山脉东面,电力线路横跨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及众多支流,穿过锦屏山、牦牛山、小相岭、黄茅埂等众多高山,经过高海拔、重冰区、原始森林,雷击、覆冰、水毁、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被称作“老鹰”的殷显树一身桔色的工作服、一根竹棍、一个鼓鼓囊囊的工具包,一张被晒得黝黑发亮的脸,常年穿梭于大凉山深处的崇山峻岭、深溪大河间,31年与铁塔为伍、与银线相伴,餐风露宿,栉风沐雨,精心呵护着线路安全。 

【群英谱】殷显树:翱翔在大凉山的“雄鹰”

好学不倦 业精于勤

  翻山越岭90余万公里,总长度相当于绕地球24圈,磨破168双胶鞋,刮坏50多套工作服;带领班组连续安全生产10000多天,为121次卫星发射可靠供电提供坚强保障……

  这份数据,殷显树走了31年。

  1987年揣着老山前线二等功勋章,殷显树来到了西昌电业局(现为国网凉山供电公司)线路工区,从事配网检修维护工作。殷显树向师傅学、向书本学,更从实践中学,海绵吸水,孜孜不倦。10年,“门外汉”成长为一名技艺娴熟的线路工人。

  500千伏普洪一线投运后,殷显树奉命巡检这条穿越无人区的线路。在一次巡线中,他和同事进山后不久便遭遇大雾迷路,更可怕的是,天色越来越晚,林子越来越密,不管怎么走都走不出去。如果天黑之前还走不出原始森林,大家的生命就会有危险。这时,殷显树看见手上佩戴的电子表,想到电子表在高压电线下会感应电流发声,他让大家高抬手臂感应输电线路的位置。不断变换方位、不停重复举手,终于他们在深夜里死里逃生,走出了原始深林。  

【群英谱】殷显树:翱翔在大凉山的“雄鹰”

敬业奉献 行成于思

  2003年,殷显树调任安宁输变电公司线路一班班长,负责凉山北部220千伏环网的运行维护。环网的每条输电线路都是西昌电网与省公司主网连接的“生命线”,也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电源的重要支撑。

  面对线路投运时间长,绝缘老化,沿线雷击、鸟害、外力破坏严重等恶劣的环境,殷显树无论三九严寒,还是三伏酷暑,都坚持白天带领班员对线路和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处理缺陷,晚上整理巡视检修记录,为运行维护提供准确的现场资料。

  2011年6月17日,冕宁县彝海乡突发特大泥石流,使220千伏南西线7基铁塔严重受损。凌晨5时,殷显树带领抢险人员抵达受灾现场,每人背负30多公斤的勘察设备,一边用竹竿探路,一边在齐腿深的淤泥里摸索前进,3个多小时后,现场勘察完毕,上百份珍贵影像资料传回抢险指挥部。在后来的抢险中,殷显树和班员们日夜奋战,在一个月内抢通了线路。

  播撒爱心 情暖凉山

  2012年10月里,殷显树像往常一样翻山越岭,巡走“南西线”,路过拖乌乡鲁坝村,找水喝的他们来到了鲁坝村小学。在和老师的攀谈中,两名学生的情况引起了殷显树的注意,一年级的吉莫克机和三年级的普铁芳芳,两个孩子学习成绩优异,但困难的家庭生活却让他们面临辍学危险。“只要你们能认真读书,伯伯就供你们上学!”殷显树郑重地对两个孩子承诺。

  2013年5月,殷显树携手国网凉山供电公司团委在拖乌乡鲁坝村小学建立“殷显树爱心春蕾活动室”,桌椅、书柜、电脑、图书,乒乓球、篮球、音响设备一应俱全,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学习室、娱乐室。

  为使吉莫克机和普铁芳芳能够更加安心地学习,殷显树买了种羊专程送到了吉莫克机和普铁芳芳的家中,希望能通过养羊来改善其窘迫的家庭状况,让他们安心上学。目前,两个孩子都已在冕宁县民族中学读书,殷显树的帮扶还在继续。

  热血木里 电亮藏区

  按照国家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至2014年,凉山木里县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投资近8个亿,解决15602户无电家庭用电问题。

  在木里县黄泥巴村蚂蝗沟组的无电建设中,为确保蚂蝗沟组29户彝族老乡春节前能通上电,殷显树受公司委托率共产党员服务队飞赴木里紧急支援,面对29户村民,服务队庄严宣誓:誓将光明“抬进”蚂蝗沟。

  2013年1月20日,蚂蝗沟下起了入冬的第一场雪。当天的工作是往村民马伍合家运送电杆。马伍合的家在坡度近60度的山腰上,到离他家最近的一户人家也有近5里的山路,为了给他家通电,要立13根电杆,架设1.1千米电线。

  天刚放亮,殷显树就率党员服务队顶着鹅毛大雪运送电杆。8个人抬着900多斤重的水泥杆在冰雪覆盖的蜿蜒山道上缓慢前行,脚边便是陡峭的山崖。“大家小心点儿,慢慢转,慢慢转……”在殷显树指挥下,大家小心翼翼将每一步走得踏实。呵气成冰的天气里,他们的头上却布满细密的汗珠。队员们的号子声响彻山谷,两个多小时后,第一根电杆终于抬到了老马家房前空地上。

  当年1月30日,马年除夕,蚂蝗沟最后一根电线架通。当日17时,中央电视台连线直播黄泥巴村村民和参建电力员工庆祝通电联欢会。当晚,海拔3000多米的蚂蝗沟29户无电户喜迎光明,过上了第一个亮堂堂的春节。“我们祖祖辈辈都用松明灯照明、生火煮饭,条件好点的能用煤油灯和小水电,却没想到家家户户都可以用上电。”马伍合说。

  诲人不倦 桃李满园

  在大家的眼里,殷显树是位可敬的老师傅、可亲的老大哥。徒弟汪德才说,殷师傅为了尽快让年轻职工掌握制作拉线的技术和要领,他从钢丝绳的选用到拴绳系扣,一遍遍地讲解、示范,手把手地教,在教给实际工作技能的同时,还要求每天工作回来写工作日志或分析报告,并逐一点评。

  “这地方,相当于半无人区了。前次走这条路,没有酒瓶。今天踩上烂酒瓶,说明有人来过。又不是放牛、放羊的人,你说这人上来干什么?”听了师傅的话,张松恍然大悟,原来师傅是怀疑有人想偷盗电力设施,不禁心中感叹师傅观察入微,自己要学的还有很多。

  在日常巡线工作中,殷显树总是抓住每一次机会,将自己毕生所学和这30余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自己的每一位徒弟。在输电运检副主任孟令川的心里,师傅传授给他的,除了技术,更是他“认认真真工作,老老实实做人,平平淡淡生活”的精神。

  在殷显树的言传身教下,所带班员中有已4人成为中层管理人员,5人成为优秀班组长,9人成为优秀技能人才。

  持续创新智能巡检

  2017年10月20日20时,国网凉山供电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灯火通明,研讨声不绝于耳,殷显树和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青年员工们正在对公司即将引进的“输电运检智能巡视大数据系统”开展热烈讨论。

  “大凉山这些线路,铁塔在什么位置、周边什么环境都在我脑子里,220千伏永理二线、周格一线、山越二线、普西二线是运行维护最艰苦的4条线路,最适合作为‘大数据’试点…”殷显树针对“‘大数据’试点选择问题与徒弟们探讨,而像这样的研讨会在创新工作室进行过许多次,从防盗螺栓到七防一清工作法、单兵综合管理,他都全程组织并参与其中。

  “输电运检智能巡视大数据系统”最初立项的缘由还要从一次殷显树带着新徒弟巡线说起。

  2017年1月11日,殷显树带着2016年底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新徒弟张松巡视220千伏南岭线拖乌山区段。大凉山的冬日依然暖阳当空,但在拖乌山脚下,却终究抵不过寒风凛冽。张松在寒风中打着寒战,“忍一忍,等爬上这拖乌山,身上就暖和了…”殷显树安抚着徒弟,而张松也全当师傅的话是“安慰之词”。16时30分,当殷显树带着张松站在海拔2800多米的拖乌山上,巡视最后一基铁塔的时候,迎着山间的寒风,张松却是汗流浃背,这才信了师傅的话全然不是安慰之词。

  看着巡视过的15基铁塔,再看到前方已经不年轻了却依然步伐坚定的师傅,张松忍不住开口:“师傅,您已经这样巡视了30年,可这往后岁数越来越大,您这样身体怎么吃得消,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就没有什么办法能代替人力巡线吗?”新徒弟的这一问可问住了殷显树。

  在输电运检工作的人都知道,殷师傅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是一个爱琢磨的人。从那之后,他常常独自站在杆塔下思考、琢磨。大家都知道他是输电线路的“活地图”,他带领班组成员绘制的“巡线路径详图”,在实际工作中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徒弟的话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使他不禁琢磨,是不是真的能有什么“机器”可以代替自己这个“活地图”,能像自己这样,对所辖线路的参数指标、变化状况、沿线环境等情况都了然于胸。当他第一次对“大数据”“智能”这些可实现远程视频巡线有所了解后,激动不已。

  “输电运检智能巡视大数据系统”引进后,以智能巡检为主,人工和无人机巡检为辅的工作模式,不仅让巡线工人“两基铁塔两座山,两个脚板爬一天,山高路险冰雪地,一日巡线过四季”的工作写照渐渐成为历史,更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爱心帮扶 情定阿吼

  2016年3月,殷显树得知阿吼村成为公司定点帮扶村,他就第一个申请加入精准扶贫队伍中。从第一次带领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员走进这个位于大凉山深处的贫困彝族村庄,他就和阿吼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去的前一晚山里下了雨,进村的黄泥路到处是稀泥坑,车辆根本没法驶入,只能步行进村。”他回忆,走进阿吼村最先入眼的便是几个小孩穿着明显不合身,也看不出本来颜色的破旧衣服在家门口玩耍,路旁的土房看上去很破烂。村民家中没有开灯,四周的墙上因燃烧木柴熏的发黑,仔细望去家里除了床,没一件像样的家具,更别说电器。

  出身农民家庭的殷显树,曾经家里也很穷困,但随着国家的富民政策实施,老家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而阿吼村的现状,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很快,凉山公司请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去阿吼村,对村里的气候、温差、土壤进行考察,就产业发展前期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了百合、贝母、青刺果等种养殖项目,以及“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的产业发展模式后,殷显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他三天两头就往阿吼村跑,帮着村民背种子,尤其是每次发放阉鸡苗的时候,老殷都要仔细检查,担心村民养到有病的鸡苗。

  10月17日是扶贫日,2016年的扶贫日,殷显树和服务队队员开着载满电表、刀闸、绝缘线、梯子、钳子等材料和工器具的工程车前往阿吼村,为当地村民进行室内线路改造。连续三天他和队员们为129户村民更换了3870米线路,安装了450余个灯泡。(孙丽萍)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