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线员工的工作日常

发布日期: 2018-08-29

 

  入伏以来,成都市的气温持续升高,成都电网网供电量和用电负荷不断攀升,最大负荷已突破1244.2万千瓦,创历史新高。作为担负着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全部220千伏及绕城内110千伏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任务的输电运检工区也进入昼夜鏖战的高负荷运转状态。

  这一天,《华西都市报》《成都日报》等多家省市媒体,走进工区工作现场,跟踪记录一线员工的工作日常。

成都:记录一线员工的工作日常

  场景一:

  220千伏都郭一二线和220千伏观鱼一二线关系着成都地区西部电网运行稳定。这四条线路日最大负荷都在14-16万千瓦之间,任何一条线路跳闸就意味着接近20万户居民不能正常用电。

  23日清晨,运维人员彭红良、刘向东按照工作安排,来到位于温江和盛镇金马河边的观鱼一二线35#-36#塔位,对该处线路进行常规巡视。由于夏季雨水多,林木生长速度快,加之温江片区本身树竹较多,观测又需多点位变换角度,仅靠双脚来回走动,十分困难。

  11时许,烈日高挂,看似简单的排查工作,早已让彭红良的工作服湿透一片。

  场景二:

  彭红良终于在不厌其烦的观测中看出端倪:危急隐患树竹情况恶化,需进一步确认并进行处理。他立即上报生技科,经技术负责人研究决定,安排带电登杆塔检查,同时采用无人机测距支援。

  12时许,相关人员到达该处点位,展开现场查勘和实地测量。

  经查勘,该处隐患十分危急,依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需要紧急进行断尖处理。但由于该处树竹离导线距离较近,为降低操作风险,工区生技负责人立即请示工区领导,决定使用激光炮进行紧急缺陷消除。

  场景三:

  13时许,操作人员立即按照流程规范,对该处隐患进行激光清除。3分钟后,处置完毕,隐患解除。

  这不过是输电运检工区运维人员工作日常的小小缩影,镜头后面的他们没有剧本、不需要花哨的动作和台词。有的只是规范,只是流程,只是一颗时刻牢记使命的心。

  据悉,近年来,成都公司输电运检工区在线路运检方面智能化逐步提升,先后引入了无人机、激光炮等系列“高科技”,在降低登杆风险的同时,大大提升处置效率,缩短处置时间。特别是今年激光炮的引入,突破了传统带电登杆处置方式受时间、空间、天气等的影响,有效提升了工区的运维水平和质量。

  这边,运维人员们处置隐患一刻不停,那边记者们手持摄像机、照相机也不停变化着位置进行拍摄,同时也向现场的工作人员了解作业情况。从一开始对作业方式、工器具乃至各种“高科技”新技术的好奇到最后汗水湿透衣衫仍不愿放过每一个镜头的默默跟拍,记者朋友们为一线电力工人所展现出的对工作的热情、专业的态度、攻坚克难的精神深深折服。他们纷纷表示,一定通过这次跟拍,将电网人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向社会进行宣传和展示,让社会各界更加了解电力人、也理解电力人。

  午间的烈日依旧,蝉鸣声此起彼伏,炎热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时针不知不觉指到下午2点整,彭红良等人的工作才告了一个小段落,他们收拾好工器具,背上工具包,顾不得早已湿透的工作服,踏上了下一巡视点位的路途……(方玉枫)

  信息来源:国网成都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